第四百七十八章 求贤令打破汉制,铜雀台引发猜测(2 / 2)

三国骁雄韩遂 姚戎 1557 字 1个月前

但要孤就此交出所统率的军队,把执事权交还朝廷,回到武平侯国的封地去,实不可也。

为何不可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

然而吾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孤有何德配得上呢!现在天下未安,吾不可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

如今,吾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廷,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孤的指责吧!”

另外,曹操虎豹骑骑督高陵亭侯曹纯病亡,子曹演继承爵位,食邑仍为三百户,一直由联军控制的高陵县提供这一亭三百户的赋税。曹纯乃曹仁弟。

曹纯和虎豹骑宿卫将领曹休从曹操征荆州时,率虎豹骑追刘备于长坂坡,俘获刘备二个女儿,二女乃刘备糜夫人所生。

曹演娶刘备长女,生曹亮。曹休次子曹纂娶刘备次女。

韩遂找来成公英解读这几份信报。成公英认为:

其一,曹操的《求贤令》比灵帝的鸿都门所招民间人才走得更远些,跳过大汉的以品、学、德、廉、孝为基础的选举制,从民间下层人中直接发现、举荐、提拔急需的人才,而不看其德。

从曹操身边官吏名录可见,望族文武之才充斥,而曹操只有曹家和夏侯家为真正亲信。过不了多久,望族才人官吏就会淹盖之。

加上曹操杀孔融等,使望族从支持曹操变成观望,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可能急需要民间人才来平衡望族人才,那怕是无德之才也可重用。

此举势必遭到望族的更多猜忌和离心。更可怕的是曹操此举破规,望族人才也效仿而弃德保官位。

其二,邺城不是京城,曹植的《登台赋》虽然华美,但却把铜雀台所在的邺城称为皇都、上京。又提到永贵尊、寿齐东王、御龙旗、回鸾驾等。似乎坐实在暗示群臣,曹操要称帝,至少要称王。曹操未必授意曹植如此写作,而曹植此诗可能毁了曹操。

其三,铜雀台盛宴后,曹植的诗可能引发更多的士人和民间对曹操称帝代汉的猜测,曹操不得不很快出台《明志令》(《让县自明本志令》),百般解释自己不会称帝,但通文未说不称王。

韩遂夸成公英见地深入,直击要害。

接着,韩遂又笑着向成公英述说当年在洛阳和曹操一起玩耍时的故事:“曹操少年时就提到过想当征西将军,彼曾誓吾若不做征西将军,定荐吾做征西将军。而吾允诺假如二人成为对手,只要彼能除暴安良,吾当避让二十年,以成彼之功名。后来曹操果然兑现其诺言,表吾为征西将军。”

成公英头回听到这个故事,掐指一算,颇为吃惊地问道:“若从董卓暴亡那年算起,岂不是二十年期已到?”

韩遂不语,站起身在堂中度步,走到剑架边,抽出宝剑,若有所思道:“为关西守边二十万将士计,不争天下,只争与关东平视。”成公英点头赞同。

二人又拿起从有关幽州辽东的信报:

幽州辽东郡东部的高句丽王高伯固在位时不断侵扰辽东,又接纳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

初平元年高伯固亡故,谥号新大王。

高伯固有二子,长子高拔奇,小子高伊夷模。高拔奇不肖,国人便共立高伊夷模(故国川王)为王。

上年,辽东太守、左将军、襄平侯、自封平州牧公孙康出兵进攻高句丽,攻破都城国内城(集安市)。高拔奇与涓奴加各率三万余人归降公孙康。高伊夷模将都城迁到丸都。

本年,公孙康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

带方郡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及倭岛国等向公孙氏的朝贡都由带方太守代收。

乌桓、扶余、高句丽、三韩等都成了公孙康的蕃王国,公孙康的势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韩遂看完信报非常羡慕公孙康不向西,而向北、向东、向南的策略,向成公英叹息道:“联军自起兵至今二十六年,都耗在一统凉州、进占三辅和削弱马腾势力三件事上,又止步于西羌盐湖和潼关。

最初如关闭凉州边境,让马腾、马超向东,吾联军改为全力向西策略,恐已似公孙康,尽收西域诸蕃国,兵临大秦国城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