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帝后梳妆镜(求订阅)(1 / 3)

大乾执剑人 归咎. 2236 字 2023-02-21

蟒河。 江流千里。 一支庞大的船队正趁着夜色,顺流而下。 头船甲板上,一名白衣女人清冷而立,青丝如瀑,冰肌玉骨,月光照在她身上,宛如有灵性般化作一团朦胧的光晕,皎洁而灿烂。 燕王姬寒看着凌诗诗清秀而出尘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想起李牧那半首诗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惜,他知道凌诗诗不会为了他回眸而笑。 “王爷,夜深了,还不休息吗。”一个温柔的声音从后传来。 姬寒不用转头也知道,出声的是他的王妃沐芸。 沐芸也是极美的,五官精致,肤若凝脂,一举一动都带着温婉之气,可惜,在她之上,还有九绝色。 “原来楚王嫂也在啊。”沐芸看到凌诗诗的背影,笑着上前。 凌诗诗微微侧头,颔首致意。 如今的朝中三王,以楚王姬长秋年长,燕王姬寒次之,蜀王姬辉末尾,因此面对‘弟弟’和‘弟媳’,凌诗诗倒也不用太过在意礼节……尽管,楚王已经‘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楚王嫂此次随朝廷大军南下,倒是出乎本王预料。”姬寒见气氛有些沉默,便找了个话题。 凌诗诗抬头仰望星月,轻声道:“楚王失踪,我怀疑和妖国有关。” 这是她随便找的理由,用来堵住旁人的嘴舌。 “楚王嫂和王兄真是亢俪情深,真是叫人羡慕。”沐芸上前挽住凌诗诗的手臂,侧头看着她那张清冷如仙的绝美面孔,心中说不嫉妒那是骗人的,否则,她也不会跟着姬寒南下了! “我累了,你们请便。”凌诗诗忽然有些意兴阑珊,转身进舱。 “王爷,妾身是不是打扰到你们了。”沐芸等凌诗诗走后,似笑非笑的来到姬寒身边。 姬寒镇定自若,笑道:“爱妃误会了,本王只是随便走走,哪想到正好遇到了她。” “是不是巧合,王爷自己心里明白的,妾身又怎会质疑呢。”沐芸阴阳怪气起来。 姬寒大呼受不了,赶紧转移话题,说道:“爱妃啊,此去西华郡和西域联手抵御妖国,变数太多,本王生怕有负陛下所托,心中惶恐,如今有你跟随,本王心里放心多了。” “是吗?”沐芸哼道:“让王爷安心的恐怕不是妾身,而是妾身的梳妆镜吧?” 众所周知,燕王妃的梳妆镜乃是大秦帝后的梳妆镜,是紫气东来时被先天演化的灵宝,名传天下的九绝色,便是这帝后梳妆镜显现而出。 “哈哈哈,知本王者,爱妃也。”姬寒笑道:“爱妃,今晚月色正浓,本王已好久没看爱妃的宝贝了,快,本王迫不及待了!” “王爷~”沐芸娇羞的白了他一眼,但还是认真的掏出了她的大宝贝……大秦帝后梳妆镜! 帝后梳妆镜以青铜所制,两边刻着古老而神秘的纹饰,背有凤舞九天,镜面则是以黄铜打磨而成,只能隐约照出人影。 事实上,这大秦帝后梳妆镜的实用价值,比起它的历史意义,几近于无,直到……紫气东来。 “王爷想看谁?”沐芸问道。 “听闻此次西域佛国以菩提寺的南无法印藏菩萨为主,可惜这位菩萨太过神秘,本王搜集了好久也没找到与他有关的物品,倒是菩提寺的方丈月天奴……”姬寒从怀中掏出一串佛串,笑道:“此乃本王高价收来,据说是月天奴亲自开光的菩提佛珠,爱妃,请。” 沐芸闻言立即朝帝后梳妆镜打出道道灵决,刹那,帝后梳妆镜腾空而起,灵光闪耀,只见古镜两边那神秘的纹饰似有朦胧的月华流动,涌入黄蒙蒙的镜面。 同时,古镜背后,一只凤凰虚影振翅飞舞,异象惊人。 随后,沐芸取过姬寒手中的佛珠,放于古镜之下。 只见一道道玄妙的气息从佛珠身上鸟鸟而起,融入古镜。 古镜的镜面霎时泛起道道涟漪,如水纹般荡漾不息,好半饷过去,涟漪缓缓平息,而镜面中,竟出现一个高瘦的身影。 那身影盘膝坐在一片桃林前,桃林上是一片璀璨的星月,四周一片寂静,但仔细听,似乎能听到里面传来的风吹过湖面的波浪声。 “这就是菩提寺方丈月天奴?”沐芸看着镜中和尚,忽然灵机一动,猜测道:“他会不会就是那个菩萨?” 姬寒摇头:“菩萨专注修行,没有时间管理寺庙,他不会是菩萨。” “妾身受教。”沐芸打量着镜中背景,道:“他身后是桃林,看来西域的修士已先我们一步抵达西华郡的桃花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九天应元神府和兵部虽在一天内就集齐了合计六万镇妖修士,但皇帝要求的各大宗门十万修士,却需他们一边南下,一边前往各大宗门‘收编’,遇到配合的,宗门的修士会早早等在蟒河边,遇到不配合的,就得姬寒带人去他们的宗门强行收编。 再加上各大宗门都不想多出人,这让他们的行程,被严重拖慢! 姬寒叹气时,镜中月天奴的手,忽然动了起来,在胸前结了一个古怪的印式,然后轻轻朝前一印。 嗡…… 霎时间,一股恐怖的波动从镜中连绵而出,好似要破开黄铜镜面! 镜面泛起剧烈的涟漪! “这是?”姬寒脸色大变:“不好,被发现了!爱妃,快停止窥探!” 沐芸早就打出灵印,很快,镜中月天奴的身影缓缓消散,镜面涟漪也快速平息。 “好险。”沐芸收回古镜,却发现镜面边缘,竟出现了一道发丝粗细的皲裂痕迹! “定是月天奴这和尚干的好事!”沐芸又气又心疼:“王爷,你定要好好教训这臭和尚!” “没想到菩提寺的方丈手段如此诡异。”姬寒抓住掉下的佛珠,头皮发麻了。 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