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争相出征(3 / 3)

过往种种,千错万错,再怎么罄竹难书。他也是皇阿玛悉心培养三十几年的太子,深受皇恩,也受了多年教导。
到底还是比其余皇子要强一些,还请皇阿玛给个机会。
让他带兵出征,将整个厄鲁特蒙古尽收归大清。如此泼天功劳之下,过往所有不堪自然悉数被泯灭。
阿灵阿:!!!
现在他有点相信,这个前太子是真的得了狂疾。
以前他只往行在的布城裂缝里瞅了瞅,皇上就怀疑他是不是有弑君之意,从而促成了一废太子。后来心腹托合齐他们借着饮宴事,帮他拉了点人。皇上又怀疑他是要笼络兵权,想逼宫造反。
于是,二度立起来的太子之位又没了。
这种前提之下,他哪里的自信说服皇上交付他真正的兵权呀?不怕他打着讨逆的旗号,半路就杀回京城了么!
知道这要求断不可能被答应的瓜尔佳氏都哭了:“爷何不与妾身商量,就定下了此计,连累的妾身也不能活?”
当年被康熙千挑万选,专门派人按着未来国母的标准悉心教导多年的瓜尔佳氏啊!
未入东宫,太子便有了爱子与宠妾。
这么多年战战兢兢、左支右绌,就没跟他享过几天福。如今恨不得病入膏肓了,还要被狠狠连累。
那伤心欲绝的模样,连阿大人都忍不住唏嘘。
下值后就不免将四个儿子揪到书房去,特别严肃认真地给开了个小会。让他们千万千万谨言慎行,聪明的别自作聪明,蠢的更藏好了自己的蠢,莫轻举妄动。
免得自己作死,还要连累旁人。
说这个话的时候,跟胤禛最好的虎威、沾点莽撞的虎团跟家里公认最聪明的虎圆都被重点关照。
还真给好表哥送过两回信的虎威心下一凛:“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阿玛如此慎重?”
对呀,对呀。
三胞胎也齐齐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就算是死,也好歹让咱们死个明白呀。
皇上没有下旨封口,阿大人自然也就没刻意瞒着。
然后,寂静就是今晚一等公府的书房。
连不在朝堂的虎宵都忍不住咽了咽唾沫:“这个,难道皇上废太子诏书上写的,那位有狂疾,其实并不是托辞?”
这行事,确实有那么一些些的狂呀。
虎圆挑眉:“或者吧,谁知道呢?皇上对立太子之事忌讳如深,不光是诸皇子,他们背后站着派系也都有些等不及了吧。”
可能,是他们设计了废太子,也或者废太子将计就计。
反正试探下皇上的态度,或者就着这个因,把这个事提出来。不管结果如何,终究能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立太子这个事儿上。
虎团疑惑挠头:“奇怪,都是一母所生,连长的都大差不差,怎么你这脑瓜子就格外好使些?那依你所见,那位……”
不等虎团说完,阿灵阿、虎威跟虎圆就齐齐开口:“没可能!”
但凡有那么一丁点可能,那个孟姓太医就不会被直接判个绞监候了,镇国公普奇也又被撸成了白板。
理由吗?
自然是不管他有没有打算依着废太子所言,保举他为大将军,都免不了他与废太子通信的事实。
知情不报,亦属欺君。
前番张明德案,康熙自觉已经是网开一面,皇恩浩荡了。结果,普奇混账,非但不深念皇恩殊死报效,还跟废太子暗通款曲图谋不轨,其心可诛。
直接夺爵入了宗人府大牢,待查明原委之后再行处置。
次日,再有闻听风声,言说废太子也算态度诚恳、其心可嘉,不如顺势再立的大臣都被康熙好一顿怒骂。
摘顶戴的摘顶戴,打板子的打板子。
这才止住了这股子歪风。
饶是如此,康熙心里也是万千不快。赶着顺承郡王倒霉,护军校赖图库之妻叩阍,控告他将皇上所赐鞍马赏与戏子倪五儿乘坐。
前有普奇,后有顺承郡王,这不更让康熙想起当年这俩货做套把他的儿子们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事儿了吗?
于是查证属实之后,顺承郡王布穆巴用微贱之人,肆意妄行,有玷王爵的罪名算是落实。
咔擦,人头还在,但是好大的王爵没了。
胤禔闻听之后挑眉,特别满意这出戏的落幕效果。普奇、布穆巴,当年要不是那俩货鼓捣出来的张明德,也不至于把他坑成个光头阿哥。
如今仇人落魄,他当然欢喜。
不过这么一来,也越发确定,皇阿玛根本无意再立太子。那老三那个频频请皇阿玛莅临王园,编本破书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的又什么时候倒霉呢?
此番往厄鲁特兴兵,又到底派哪个?
虽然不大可能,但他真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