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第223章(1 / 3)

完事后, 外婆把供果分给她们母女吃。

“我求了祖宗,保佑你舅和你生意顺遂。尤其是你,对赌协议签得那么大, 根本是不平等条约嘛。”

秦歌掰开橘子, “谢谢外婆。”

晚上她和傅宸打电话,忍不住嘟囔道“我还不信了,谁做生意赚了钱是祖宗保佑的结果。要是那样,你爸祭祖的时候肯定虔诚得很。全国前几的那种虔诚程度。”

傅宸笑出声来, “让你说着了, 他确实虔诚得很。我们家月半也是过的十三,今晚我也让提溜到祠堂了。”

“你们家还有祠堂啊”

“有啊, 老宅那边有个小的。这还幸亏我们不是潮汕人, 潮汕人才重视这些呢。我一个潮汕客户生平所求, 惟愿能够在族谱上占据一个c位。他喝高了还说过, 回头要是武力,他要多多的捐钱做军资,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

接下来小半个月, 老年团查缺补漏的又去逛了北京不那么出名的一些景点。

8月27号, 她们跟着秦歌去看即将开业的门店。

秦歌过去四合院把越野车开了出来, 载上她们三个和芳姐过去。

陈老师道“这车这么新就拿来出租了”

反正秦歌现在是买不起车的,机票都是21号才给她们订的。

而且她成天复习, 出门的机会很少。也没有必要此时买车。

“嗯。”秦歌含糊应了一声。

外婆道“越野车好,高一些。”

就是上车的时候费事一点。不过小歌给她弄了个脚踏板, 踩着就上了。

秦歌心道老太太, 你之前踩的脚踏板多半是古董来着。

她顺手在四合院里搬的。货真价实的脚踏,好像是紫檀木的。还挺重,幸亏只有小小的一个。

反正又踩不坏, 物尽其用。临时也找不到更何用的。

说到车外婆叹口气,“如今小孩子读个书怎么竞争那么大呢买了房子还不够,还得攀比车。你表哥说只能把那辆大众车开上来先凑合几个月。回头他预备在西门再开一家门店。这样多挣点钱,争取早日换辆好一点的车。不然孩子在学校容易自卑。”

西门的店,如果能有东门这样的生意,那两边加起来一个月利润是15万。

再加上在小歌的店寄售,又是15万。

这样一年差不多有40万。俩孩子的学费,供房、供车,一家四口过日子,差不多是够了。

以后小歌的店开得多了,代售的茶叶利润也能水涨船高。

秦歌道“那还只是蓉城的私立学校而已。北京、上海的私立学校更吓人。一个月学费都以万计,一年二十万没跑。还要学什么马术课、钢琴课之类的,外教就更是寻常了。”

陈老师看她一眼,她觉得秦歌就是想以后送小孩上这样的学校。

嗯,只要她有这个能力就行。

她问道“小歌,你在北京、上海买了房子,以后能转户口么”

对中国人来说,户口可是顶顶重要的。而且万一上不起一年二十万的私立,那不还能往公立送么。

秦歌摇头,“北京、上海买房落户的政策前几年就取消了。回头等有了北京分公司,我再让人事部的人去问问相关部门,怎么给员工和我自己转户口。”

能解决员工子弟的读书问题,和购买公积金一样,都是把公司规模做大、人才留下的一个基础啊。

虽然她的下属都还年轻,但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的。

当老板不容易

张灏租了连在一起的三个房间,一个做外送店,一个做奶茶店,还有一个是小卖部。

至于秦氏小馆,目前才开了三家。连把蓉城铺遍都难

以后外送生意做起来了,可以在本地找大师傅,但那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外送店和奶茶店都是三个人轮班,一个熟手两个新人。

外送店二十四个人,八个熟手两个新人。

熟手是来店的老员工。新人都是张灏在校园网上发招聘启事找来的兼职的大学生。

有些人暑期本来就留京打散工,有些是在老家逛校园网或者听同学说了之后打电话联系,然后提前来校的。

张灏开的时薪是实习期6元,转正7元。

至于来帮店的老员工,加上出差补助肯定与此相当。不过他们可是包吃包住的。

回头张灏是打算把人留下的,沟通好了。如果生意能做得下去,等北京分公司成立就把他们转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