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总不会是草包(1 / 2)

得到易砚亘肯定的回答,荀耕又问起了谢姜的来头,是否真是靖海侯的后人? 姓谢的小子实在是太过肆意妄为了,才来京城几天就闹得处处鸡飞狗跳。 南雄侯府一事就叫多少人惊心,不知道是那小子误打误撞歪打正着,还是瞅准了时机才一击必中的。 荀耕想不注意到这号胆大包天的人都难。 京城里的纨绔们跟姓谢的小子比起来简直不够看。 京城里的纨绔们顶多是小打小闹,姓谢的这小子却恨不能捅破了天。 “靖海侯是谢公子的曾祖。”易砚亘将那日谢姜对他说过的话,向荀耕转述了一遍。 荀耕听了似乎也并不觉得意外,只是有些感慨道:“看来有些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 当年关于靖海侯之死,有过各式各样的传言。 其中就有一个说法让荀耕印象深刻,说是有人曾在海上遇见过靖海侯。 荀耕之所以对这个说法印象深刻,是仔细推敲一番之后觉得能成立的。 “在当年那样的乱局下,靖海侯率领全族远走海外避祸,也实属无奈之举,如今早已天下大定,谢氏想要回归故土也是人之常情。” 若不是走投无路朝不保夕谁愿意远离故土? 即使 迫于无奈背井离乡,如今有机会回归故里,又有谁会不愿意回来呢? 荀耕没有怀疑谢姜对外的这个说法。 易砚亘和徐衡宴以及其他人也都不曾怀疑过。 “是。”易砚亘道。 “除了那个叫谢姜的小刺儿头,谢氏就没有派其他人回来?”荀耕问。 小刺儿头能闹出那么些事来,不至于是个没本事的,但也不像是个能正经做事的。 荀相随口送给谢姜的绰号,听得易砚亘的眉头狠狠一抽,“据我所知眼下在大予境内,谢氏一切事物都是谢公子做主。” “谢氏对于此次归附是胜券在握呀。”要么就是那小刺儿头深藏不露。 “难道那个什么红薯果真能亩产五千斤?”想到这个荀耕的心都忍不住狂跳起来。 “红薯是否真能亩产五千斤,再过四个多月就能见分晓。”谢姜不至于拿这件事撒谎。 荀耕点点头。 那小刺儿头绝不是没有脑子的,不至于会撒这样一戳就破的谎。 荀耕坐得四平八稳的,内心却抑制不住地激动。 能够亩产五千斤的粮食,能救活多少老百姓! 如此高产的粮食也只不过是谢氏拿来问路的小石子儿。 由此可见说不定谢氏还握有更多让 大予无法抗拒的东西。 有恃无恐,所以那小刺儿头行事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等红薯收获那天记得叫我一声。”荀耕道。 易砚亘问:“荀相是想去看看吗?” 荀耕道:“如此高产的粮食前所未见,我自然要去亲眼看一看的。”不亲眼看一看他没法相信。 易砚亘点点头,“好,到时候一定通知荀相。”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临走前荀耕突然想起一事,一边往外走一边问:“最近世子不在京中,不知可曾听到京中的动静?” 易砚亘亲自送荀耕出去,“据说朝中有许多人上奏折,建议由谢公子剿黄兰山盗匪?” 荀耕道:“世子前些日子都在谢家小子那儿吧,谢家小子果真想要去剿匪?” 易砚亘闻言仔细回想了一遍道:“倒是不曾发觉她有这样的意思。” 荀耕一看到是哪些人在蹦跶,就基本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了。 谢家小子上回狠狠踩了老朱家那群人的脸,老朱家自然咽不下那口恶气,大概是想推着谢家小子剿匪,借黄兰山盗匪的手将谢家小子有去无回。 “如果陛下当真叫谢家小子去剿匪,世子觉得谢家小子会如何应对?” 易砚亘沉吟片刻, 最终摇摇头,“谢公子行事,往往出人意表,我预料不到。” 事实上易砚亘不但猜到了谢姜会有的反应,甚至第一反应就是这波操作正合她的心意。 兴顺伯府朱家人上蹿下跳以为能置她于死地,殊不知他们只是由她操控的一个工具人罢了。 荀耕闻言不由大笑了起来,“我猜那小子定会应战剿匪。” 易砚亘有些意外,“荀相是想看看谢公子的本事?”或是谢氏的深浅? 荀耕:“那小子行事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甭管黄兰山盗匪多么臭名昭著,想来那小子也不会放在眼里,只是百右那边山林延绵不绝,黄兰山盗匪盘踞多年难觅其行踪,想要彻底剿灭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倒是好奇那小子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易砚亘闻言越发觉得意外,“荀相是觉得,谢公子能剿灭黄兰山盗匪?” 正如荀相所言,百右地区山高林密,是盗匪的绝佳藏身之处,想要彻底剿灭,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之前也曾多次剿匪,但是往往官兵一动,盗匪便往深山一躲。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官兵伤亡惨重,熟悉山中地形以逸待劳的盗匪,反而从来没有真正伤筋动骨过。 哪怕易 砚亘认为京城的这番动静是谢姜推动的,黄兰山盗匪也是她自己想要去剿的,但他也想不出她面对这样的情形究竟会如何做。 荀相倒是似乎对她能剿灭黄兰山盗匪很有信心? 荀耕全凭直觉,“靖海侯的曾孙,总不会是草包。” 草包能把整个兴顺伯府和另外几家的脸面摁在地上随便踩? 易砚亘亲自将人送到了府门外,直到荀耕的马车走远了才转身。 往回走的时候问枫忍不住开口道:“主子,荀相似乎很看好谢公子的能力?” 谢公子确实是个狠人啊,长了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想想南雄侯府和背后路氏的下场。 再想想兴顺伯府那几家,被谢公子反反复复踩来踩去,至今都不敢在外面露脸。 就连黄兰山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