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北伐战争(1 / 5)

冯玉祥面临着吴佩孚和张作霖的联手绞杀,在这种千钧一发之际,北伐战争的爆发又让冯玉祥逃过一劫。

很多人不由得感慨,这个冯玉祥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一而再再而三的从绝境中逃离出来,引得众人羡慕不已,感叹冯玉祥的运气爆棚。

但即将爆发的北伐战争让北洋时期的万千民众脸色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担忧模样。

原本年年战乱就已经够让他们受的,现在再过不久又将上演规模更大的北伐战争,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担忧未来的处境。

况且光是听主播的描述,就知道北伐战争的规模不小,足可以称得上席卷全国。

尽管很多人担忧北伐战争对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但依旧有不少人期盼着北伐战争的到来。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北伐战争也就意味着北洋时代即将结束,很快就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和平时期。

北洋时代过后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这代表着军阀混战的北洋时代得以终结。

身处乱世,他们最期盼的就是和平稳定,不愿意再遭受战乱之苦。

“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决议出师北伐。”

“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出征,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虽然北伐军7月9日才正式出动,然而北伐的先头战斗却早在5月份就打响了。”

“1926年3月初,为报背刺之仇,吴佩孚带着十万大军北上与张作霖一起夹击冯玉祥去了。”

“吴佩孚走后,湖南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当时的湖南,军阀林立,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兼任湘南善后督办,第三师师长叶开鑫兼任湘西善后督办。”

“这两位各霸一方,形成国内之国,湖南赵恒惕无权过问。”

“为了改变这一尾大不掉的形势,赵恒惕仗着吴佩孚支持,准备大举裁军。”

“但不想,就在赵恒惕裁军期间,吴佩孚带着大军走了。”

“没了吴佩孚撑腰,赵恒惕随即被唐生智出兵驱逐,逃至湖北随州。”

“不久后,唐生智领兵进入长沙,就任代理长。”

“唐生智上任后,第一时间下令解除叶开鑫职务,还取消了湘军第三师番号。”

吴佩孚:好小子,我就知道你会图谋不轨,果真被我说中了。

不想他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按耐不住了,公然发动兵变,简直岂有此理。

湖南的军阀众多,大都有自立之心,他是非常清楚的。

可他之所以没有出手对付这些军阀,主要是没有那個精力。

他之前虽说是反冯玉祥联军的总司令,但手中并没有兵权,没有人听从他的号令。

还是他原先的心腹悍然发动兵变,架空了萧耀南的权力,才使得他重新掌握实权。

重掌兵权后,他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冯玉祥报仇雪恨,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顾及其他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没有处理湖南林立的军阀,这才让唐生智抓住机会兵变自立。

不过即便没有时间处理,他还是在临出发前做了安排。

那就是让第三师师长叶开鑫盯着唐生智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什么异动就要当机立断处理掉唐生智。

却不曾想唐生智铤而走险,直接发动兵变,不仅驱逐了高官赵恒惕,就连叶开鑫也被一并罢免。

“听闻湖南有变,吴佩孚一面拉拢叶开鑫,任命其为讨贼联军湘军总司令,一面从湖北抽调兵力护送赵恒惕回长沙主持大局。”

“面对吴佩孚派来的大军,唐生智瞬间被打得找不着北,被迫放弃长沙,退守衡阳。”

“挨了一痛揍,唐生智心想谁还没个后台,便与白崇禧取得了联系。”

“别眼睁睁地看我受欺负,赶紧的,过来帮学长报仇!”

“唐生智是保定军校一期生,白崇禧是三期生,两人很早就认识了。”

“见唐生智主动求援,白崇禧随即帮忙带话。”

“5月,国民政府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了先打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

“既然要先打吴佩孚,北伐军就必须从湖南走。”

“于是蒋介石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派出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第八旅为北伐先遣队,入湘援唐。”

“先遣队虽然兵力不多,实际也就是两个团4000余人。”

“但这4000人战斗力爆棚,瞬间就把叶开鑫打的是叫苦不迭。”

“6月2日,看到北伐军武德充沛,必能改天换月。”

“唐生智在衡阳宣誓加入北伐军,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

“当月,唐部完成改编。”

唐生智:我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北伐军的胜算更大,我自然要加入了。

其实这个时候,他除了加入北伐军,再没有其他办法了。

他原本还以为自己有些筹码的,哪里知道吴佩孚派来的大军那么能打,直接把他打懵逼了。

那个时候,他就明白必须要找靠山了,要不然迟早被吴佩孚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