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各有心思(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224 字 1个月前

“国公,你能找出一个不错的将领进入殿阁吗?而且进入殿阁容易,想出来就难了,您让我举荐谁?”

这些派系光是听听就令人头疼,就连威望很高的王义都觉得麻烦,何况陈昶?

“也是难为你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去理政吧!”

“臣等领谕……”

朱高煦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王回等人纷纷回到了那长长的桌子面前开始理政。

瞧着他们离去,朱高煦这才放下朱笔,将昨日未能处理完的奏疏处理好了一堆。

“那个王回巧舌如簧,用他来制衡杨荣和杨溥正好。”

“不过你得盯紧点,他的奏疏好好核查,避免被钻了漏洞。”

“是……”亦失哈点头,可看了看殿外后,又小声道:

“既然有危险,那为何不换掉他?”

“换了容易,再找一个就难了。”朱高煦话音落下,突然调转话题询问道:

“各地的铁路修建如何,另外陕西的杨士奇和交趾的傅让、王骥又如何?”

他询问了当下关心的一些事情,亦失哈闻言作揖道:

“托陛下洪福,各地铁路修建的十分顺利,漠北铁路已经修抵镇虏卫,正在往海喇儿修去。”

“西北的铁路一分为二后,如今南段已经修抵太原府境内,北段已经修抵定襄(呼和浩特),正在往九原修去,预计年末能修抵九原县。”

“中原铁路已经从渭南修抵潼关,京津铁路还有二十里就能完工,算上检查的时间预计七月中旬通车。”

“四川那边的铁路,已经从江油修抵德阳,南边的滇越铁路也从海阳修抵宣光。”

“各地铁路都有进展,您不必担心。”

“至于陕西的杨士奇,他倒是十分老实,不过他儿子杨稷却在家乡犯下了不少事情。”

“陛下,要我说,不如以他儿子做借口,将他罢黜回乡。”

看来杨稷做了许多坏事,不然亦失哈不至于会主动弹劾一个人。

只是对此,朱高煦却摇了摇头:“杨士奇这个人能力还是可以,眼下朝廷没有合适的人接替他,暂且留着他,等什么时候有了可以替换的人,我自然会下旨动手。”

“好了,你说说交趾的事情吧,连同海外的一起说了。”

朱高煦许久没关心海外,主要是因为海外已经步入正轨,不用他太上心,而且大明的人口虽然增加,但内地人口却极不平衡,还需要他想想办法迁徙人口才行。

“交趾的黎利上个月被傅让包围在长山牛头山上,如今已经一个半月,恐怕不日便要投降了。”

“王骥把迁徙交趾的百姓都安顿不错,交趾现如今汉口已经多达一百二十万。”

“至于海外,主要还是藩属国们在昆仑洲的争端,以及杨展亲自前往锡兰整顿西洋各卫。”

“东边的张纯和蒋贵也按照陛下您的旨意在办事,不过西厂的弟兄查到了账目有些不对……”

亦失哈隐晦看了一眼朱高煦,朱高煦不为所动:“只要把钱带回来,朝廷就有手段让他把钱交出来。”

他的意思很明显,不准备大办这些人,因为现阶段需要的还是维稳。

三言两语间,海内外的情况便已经一目了然,不过亦失哈着重说了漠北的事情。

“漠北的瓦剌,按照把秃孛罗给出的消息,马哈木所部还能拉出两万五六千兵马,太平和阿力台各三万左右。”

“把秃孛罗麾下还有两万多兵马,算起来整个漠北能拉出近十一万兵马。”

“哪怕剔除把秃孛罗,也有近九万兵马。”

“不过有一条好消息,鞑靼部的也先土干秘密派人南下开平与我军交流,愿意作为我军内应,而他麾下有兵卒五千余人,部众近两万。”

亦失哈将漠北的情况说了一遍,事情也没有出乎朱高煦的预料。

朱棣前几次的北征已经把鞑靼和瓦剌彻底打疼了,虽说马哈木他们都还能提起胆子和明军作战,但他们的作战也顶多就是纠缠,想等明军粮草耗尽后自行撤退。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铁路越来越靠近海喇儿,而修抵海喇儿后,朱高煦也不会止步于此。

正如他派王戎交代的一样,大明的铁路要修抵忽兰忽失温,甚至更西处。

只要修通铁路,那北边的蒙古人就只剩下西迁这一条路了。

类似把秃孛罗、也先土干这群人可不愿意和明军作战,更不愿意去西边吃沙子,所以他们提早表态投靠才能利益最大化。

“给他们的赏赐不会少,让他们好好打探。”

“马哈木还在休养生息,不过他们应该料不到铁路修建的那么快,而我军的火车日军七百余里也并非夸大。”

“让王戎、林粟在松原、鹤城、镇虏、海喇儿这几个地方扩修粮仓,每个都要足够容纳百万石。”

朱高煦吩咐着,亦失哈也作揖应下。

主仆二人一时间没了话题,只能低头处理政务。

只可惜他们还没安静会,殿外便传来了脚步声和熟悉的声音。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