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人君姿态(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2840 字 1个月前

资源无疑是后世的三十倍还多。

“此外,广西也是我天朝通往交趾之要道,如今交趾每年田赋日渐走高,维持交趾太平也是朝廷所需。”

“回殿下,二位殿下依旧与以前一样,不过汉世子那边倒是有些问题。”

有他们二人在,起码这些钱粮在出京的环节不会出现问题。

“种植过程是在准备好的土壤中挖小坑,将土豆块有芽的部分朝上栽种,注意保持适当的间距,并在土豆周围放置农家肥。”

朱高煦继续询问,虽然顶着监国的名头,但却有一股人君的姿态。

“它和土豆、玉米一样,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田冈皆可以生长,能让百姓将一些无法种植五谷的土地开辟出来种植这些作物。”

“如此种植大约三个月,土豆即可成熟收获,届时可以通过扒开土层检查土豆的大小和成熟度。”

“这玉米可以烧着吃,也可以剥下来翻炒、煮熟,剥下玉米粒后可以晒干作为柴火来烧,很是易燃。”

农业司王本道不断拿毛笔在自己的笏板上记录,群臣则是对土豆这种亩产不过二百斤,长相还不好看的作物不是很上心。

“我思虑再三,准备在敦贺驻鲸海卫,陆奥驻东洋卫,一南一北合计万余兵马,以此庇护日本。”

说到欧洲的土豆,一定绕不开的是历史上的爱尔兰大饥荒,因此朱高煦自然不会忘记交代。

迁都北京之后,朱高煦便要好好开始对北直隶进行开发,同时也能更好的控制东北地区。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小冰河期的背景下,全球不少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而土豆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真正进入百姓的餐桌,成为了一般平民的主食。

朱高煦口中是庇护日本,但实际上就是帮足利义嗣维持统治,毕竟天皇断绝的事情,即便是喜爱赚钱的关西诸国守护都无法无视,更无法忍受足利义嗣削去天皇头衔,自称天王的事情。

去年交趾上缴四百八十余万石田赋粮,除了三成留下自用外,其余七成都押运前往了云南和广西。

一旦北方有了铁路,哪怕只修建一条从吉林通往海喇儿的铁路,大明的局势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了,既然无事,便都退下吧。”

如果不是当时的监狱食物不足,一些犯人被迫食了土豆,那土豆兴许会一直作为观赏品存续下去。

朱高煦不担心朱瞻基,只要朱瞻基不是傻子,就不可能会干什么傻事。

“奴婢领教。”亦失哈作揖应下,沉吟片刻后见朱高煦没什么别的话了,他这才开口道:

“因此论种植的方法,较为简单的就是在播种前,将土豆放置在通风良好且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催芽,待土豆芽长到指甲盖长时,进行晒种处理。”

上次返回南京后,朱高炽手中护卫便被他主动交出许多,如今的汉王府护卫仅有三千人不到,而云南还有沐春、何福、王瑄坐镇。

因为人口稀少,现在的河北河网纵横,水源丰富。

至于土豆的传播,也离不开十七世纪小冰河期全球粮食减产的背景。

他亲自用手清理了上面的泥土后,这才开口道:“这是番薯,虽然其貌不扬,但经过脱毒处理,它的产量可以达到八百到一千斤……”

至少就当下来看,整个江南除了少部分学子外,大部分都十分抗拒新政。

正因为如此,土豆在欧洲的传播并不顺畅。

虽然他说的是调查,可这些日子来,纪纲和陈瑛所做的事情明显不是调查,而是实打实的弹劾收押。

朱高煦还在想着未来蒸汽机和火车的事情,黄福却简单说明了黄河的事情。

“这个是玉米,产量在一百二三十斤左右,和土豆一样不占五谷地。”

此刻的他们站在自己身后,好奇的打量着箱子内的作物。

六一.二二三.一二八.三三

朱高煦也注意到了,因此他拿起了最后其貌不扬的番薯。

“分段式修建的情况下,林林总总还有大约四百里路没有修通,每年耗费火药数百万斤。”

如今番薯、玉米、土豆都已经发现,只要日后能培育出粮种,那东北就会提前成为北方粮仓。

“因此,一旦这种真菌开始传播,那极其容易导致大范围饥荒的发生,农业司需要多加注意。”

站在他身旁的先遣队百户官曹义仅有二十岁,这次是他第一次下西洋,但他却成功的带回了绝大部分作物。

相比较杜仲胶,更适合蒸汽机的橡胶已经到手,那么迟迟无法推进的蒸汽机课题,也能开始迅猛的发展起来。

这代表明军可以随时组织十几万大军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对漠北蒙古高原进行打击,而蒙古人的生存空间将会从漠北渐渐被逼向漠西一隅,甚至向中亚西迁。

不过只要蒸汽机和铁路开始在北方铺设,加上东北建设不断加深,北方和南方的差距,绝对不可能像晚明那般畸形。

倒是朱瞻基如果真的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像历史上一样成为一个出色的骑将,那对于大明朝廷稳固云南反倒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大致七月,北京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