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狗咬狗(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23 字 1个月前

大明政策转型的阵痛期,许多百姓都因为不适应而过得水深火热,尤其是还未执行新政的地区。

大树营镇,这是朱高煦来到大明朝时,常与王瑄、杨展闲逛的集镇。

足利义持质问今川范政,今川范政闻言低下头:“佐渡的明军与北部的各城都有贸易,很早开始就出钱帮助当地修建道路,凭借这条道路,上杉家才能从北边调兵迅速进入越前之地。”

尽管当下的蒸汽机已经能稳定对矿井抽水,但这和催动承载数千数万斤的重物来说,实在有些超乎他们的想象了。

“是……”夏原吉作揖应下,朱高煦见状也站了起来,带着他们走出了单间。

除了今川范政、上杉房方、山名时熙几人响应他,为他带来了近两万的军队,其它各国守护都在为足利义持掐断明日贸易而不满,故此没有派出军队支援。

他并非研究经济的专业,因此对于大明的经济问题,他也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问题,依靠当下的条件是解决不了的,只有等待太学研究的蒸汽机出现,才能慢慢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他不发宝钞,那再过二三十年,老朱留下的宝钞还能有三成就不错了。

大明现在的情况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经济崩溃。

在他回府的同时,朱高煦也在车内对亦失哈吩咐道:“从东宫拨一千贯,为夏原吉修个府邸……”

“好。”朱高煦颔首道:“按照你的说法,大明每年从海外获取的金银铜锭经过铸币发放到市场,代表大明每年的货币增长不过千分之四左右,偶尔还会跌到千分之三。”

“当下先表出态度,然后慢慢等待时间推移,等着宝钞消失,那才能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自然是看了的,其中许多观念新颖,但都有一定道理。”夏原吉连忙解释,同时也继续道:

“按照您所写的意思,如果人口不断增长,那只要控制好通货膨胀的速度,便不存在通货膨胀这回事情,对吗?”

若是新币的永乐通宝,他笑了笑后便接过收起来。

“当下朝廷每年回收的宝钞数量是多少?”

在换乘了金辂后,他们便进入了宫城,向着东宫前进。

面对南北夹击的局面,足利义持决定集结军队,先解决北边的上杉家,再南下横扫关西。

“新政如果要在江南推行,国库里的存项也顶多支撑三年半。”

“赋税虽然增加了,但支出也更多了。”

一处茶楼内,坐在二楼单间的朱高煦扫视着信纸上的内容,随后将它点燃丢到了石盆内。

若是其它的通宝,他则是会在手中掂量几下再收起来。

夏原吉的话让朱高煦沉默了片刻,他以为是百姓日子变好了,却不想是换了一批富户罢了。

“是!”胡纶心头一暖,他自从当上西厂都指挥使开始,便时刻关注纪纲和朱棣的关系。

“不用纠结这个问题。”朱高煦安慰起夏原吉,同时笑道:

“朝廷每年开采那么多白银铜锭,你可别告诉我你没看《经济》类的那些书籍。”

在走出单间时,映入眼帘的是人声鼎沸的热闹。

“嗯。”朱高煦应下,转头看向夏原吉:“明岁北征结束后,我准备在推行江南新政的同时,着手对广西改土归流。”

洪武之治的成功,实际上有宝钞的很大一部分功劳。

“你这府邸太小了,过几日东宫出钱,帮伱修葺一座更大的。”

这一幕被朱高煦他们三人瞧着,接过酸梅汤消暑后,朱高煦便道:“看样子新钱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把他们的交易查清楚,等日后收拾纪纲时,一并把李至刚给收拾了。”

他的命令下达后,整个日本的局势瞬间便乱了起来。

这样的环境下,足利义持无疑是很着急的。

朱高煦下车将他扶起,并不准备进殿说事,而是准备说完事各自忙碌去。

夏原吉的府邸不算太大,按照当下工部制式的长深三比一来说,大约五丈宽的夏府,内里应该只有十五丈深,占地也就一亩余,的确配不上他户部尚书的身份。

“当初衙门征收土地时,大部分百姓都将土地换钱,搬迁去更靠近外城门的地方了。”

“哼!”听到纪纲帮李至刚销毁罪证,朱高煦不用多想都知道纪纲肯定收了李至刚好处。

一一四.四一.六五.一八五

“朝廷虽然损失了一些利益,但这些年捣毁的铸钱作坊也不少,市面流通的假钱,大多都是前些年铸造的。”

夏原吉看出朱高煦的失落,连忙出声补充,不过百姓是否过好了,朱高煦比夏原吉更清楚。

由于位置相近,许多时候他也会瞎想,担心自己也会被自家殿下如此处置。

见朱高煦这么说,胡纶连忙应下,同时小心询问道:“殿下,解缙那边要不要推波助澜?”

胡纶闻言颔首,随后才露出笑容道:“苏松二府推行新政时未曾查到有什么问题,不过那纪纲为了抓住解缙把柄,秘密带人查了一番李至刚。”

“按照这样的情况,钞价应该每隔十年会回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