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东宫有后(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30 字 1个月前

“既然如此,那朝廷何不选择另一种方式?”

朱高煦保守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这个问题继续说道:

“给土司两种选择,一种是交出兵权,世袭土官,并将俸禄提高。”

“另一种是保留兵权,但要接受朝廷调动去其它地方驻守,放弃治下的人口与治理权。”

当朱高煦的保守政策说出,朱棣立马就诧异的看向了他,因为朱高煦的这政策可比大明的改土归流要激进多了。

因此,大明改土归流的诉求,无非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朝廷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就是取消土司的特权地位,将原本属于土司管辖的土地和人口全部纳入朝廷的直接控制之下。

同时,朝廷对这些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改变土地所有制、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等。

许多地方的改土归流并不彻底,原土司被委任为土知府、土知州,依旧掌握人口和兵马,只是增派了赋税定额罢了。

到了朱高煦这里,他直接要求土司放弃理政权或兵权,只能二者选其一。

这样看来,他的政策可比朱元璋的政策激进多了。

“你要这么做,恐怕西南的土司会不愿意。”

朱棣都被朱高煦的激进给弄得保守了,不免担心道:“眼下还在筹备平定安南呢……”

“所以小子并不准备现在就对西南土司下手,而是逐步逐步地来。”朱高煦回应道:

“西南之所以留驻二三十万兵马,为的就是防备土司叛乱。”

“若是能将火器装备全军,那土司手中的关隘石堡也就不成阻碍,大军一旦开拔就能逐一拔除顽固的大土司。”

“一旦西南土司被彻底平定,那朝廷就只需要在贵州、湖广等地保持二三万的诸军,将更多的军队调往朵甘、三宣六慰和安南。”

“这倒也是。”朱棣原本想反驳,可一想到这些天他在国防大学看到的那些战役推演课题,以及亲眼见到了舰炮、岸防炮、攻城炮和野战炮的威力后,他倒觉得改土归流并不困难。

加农炮和火绳枪的出现,一口气让大明科技进步了近二百年,可对应的西南土司关隘、石堡却依旧保持着这个时代的风貌。

西南兵团打麓川并不困难,之所以耽搁那么久就是因为碗口铳和洪武铁炮没办法快速将麓川的寨堡击破。

可如果拉上渤海的加农炮去西南,别说攻城炮,就是野战炮都能在几日炮击后轻松拿下麓川的任意一座城池和寨堡。

当然,前提是火炮的数量得足够多,不然单一几门火炮恐怕得炮击到猴年马月去。

“伱准备什么时候对西南改土归流动手?”

朱棣摸准了朱高煦的想法后,便询问起了动手的时间。

朱高煦听后也知道不能耽搁,现在西南兵团的强大在于沐春、瞿能、何福、顾成等人的存在。

如今自己虽然将李景隆、盛庸等人调往了西南,但他们的能力并不如原先西南兵团的老臣们。

趁着这群老臣还能打,必须得让他们带出一批新的青壮派将领才行。

“五年后。”

朱高煦抬头看向了朱棣,说出了大概的时间,朱棣也只是一听便知道朱高煦打着什么想法:“你准备让这批国防大学的学子加入西南改土归流的战场?”

“是!”朱高煦没有遮遮掩掩,毕竟面对朱棣也没有必要遮掩,现在许多人想看他们父子笑话,但他们父子偏不让这群人心愿得逞:

“若是黔国公、曹国公他们能带出一批青壮派将领,那大明还能再兴旺四十年。”

“四十年太短,俺们俩人加在一起就足够了。”朱棣抓着大胡子,朱高煦听后却有些汗颜。

好在在朱棣看来,他和自己似乎都能活到六十以上。

朱棣能不能活到六十以上朱高煦不怀疑,可他自己能不能活到六十,他就有些忐忑了。

“我不会死在老头前面吧?”

一想到自己为朱棣分担了那么多工作,也不像朱高炽一样经常和朱棣对着干,朱高煦不免怀疑老头这辈子会活得更长。

只是他还没仔细想,便听到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响起。

父子二人同时看向殿门,不多时便见一名武官出现在了殿门,气喘吁吁的同时不忘作揖:

“臣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忠有急报请奏陛下!”

“进来启奏!”朱棣听到是右军都督府便升出了不好预感,示意让吴忠进殿汇报。

吴忠闻言也躬身回礼,随后走入武英殿内将急报递出,一直站在角落没有开口的王彦上前接过急报,不假思索的送到了朱棣面前。

在朱棣打开急报的同时,吴忠这才开口道:“平台罗苗普亮叛乱,琼州府崖州遭遇倭寇入侵并击退。”

改土归流的话题还没结束,便爆发了罗苗叛乱的事情,这让朱高煦与朱棣面面相觑。

不过在看完急报后,朱棣倒是没有着急,而是开口说道:“既然曹国公已经领兵征讨罗苗,那右军都督府只要关注战事便是,至于崖州出现倭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