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55 字 1个月前

煦还没和日本算账呢。

如果不是足利幕府的人口太多,且整块土地除了部分银矿外毫无价值,朱高煦甚至会想攻打足利幕府。

“奴婢(臣)领教……”

郑和与杨展、杨俅、郑峻等人作揖应下,心里有了把握。

见状,朱高煦上前拍了拍杨展的肩膀:“下东洋只是开始,等你回来的时候,你麾下的宝船会更多。”

“是!”杨展从不怀疑朱高煦,而且他也知道前几日朱高煦又给龙江等船厂拨钱五十万贯,显然准备打造更多的宝船和马船。

“出发吧。”后退一步,朱高煦便吩咐众人出发。

不多时,江东门码头之中的一百五十艘船只开始摇橹划桨的驶出船舶位,一艘艘的顺着长江的水流向东方驶去。

它们如一座‘岛屿’,延绵着向下而去。

眼看他们远离,朱高煦也缓缓松了一口气。

事情他已经做成了一半,只要郑和他们做完剩下的一半,那大明每年起码能从日本获得二百万贯的贸易进账。

二百万贯,这对于大明来说已经不少了,毕竟现在的大明如果将实物税折色,算上其它货币税,其财政收入也不过两千四五百万贯罢了。

日本的二百万贯贸易进账,等同做大了全国蛋糕。

面对大明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8%的提升已经不低了。

“走吧,去观音门看看傅让他们训练的如何了。”

走上金辂,朱高煦对等待此处的亦失哈交代一句,不多时数千渤海精骑便护送朱高煦前往了观音门。

不等他们抵达观音门外的军营,便听到了如闷雷的炮声。

下了金辂,经过盘查过后,朱高煦走进了观音门外的这座军营。

军营面积不算小,足以容纳上万人在此训练,不过眼下在这里训练的只有从广西抽调而来的八百人,以及负责训练他们的五百神机营。

在那宽阔的广场上,朱高煦一进军营便见到了正在冒烟的野战炮。

十门野战炮列成一旁,旁边还有五门没有发作的攻城炮。

朱高煦和亦失哈朝着那边走去,却见攻城炮突然发作。

“轰轰轰——”

五门攻城炮成功作响,五枚重量十斤的石弹被射出,勇猛的打在了一里外的宽大水泥墙上,把用生铁混凝土浇灌出来的水泥墙打出了裂缝。

“好!好啊!”

充满硫磺味的浓烟中,朱棣虽然穿着一身皇帝常服,可眼下却围着刚刚打完的攻城炮上蹿下跳,恨不得把它们搂在怀里。

“父亲,您小心点!”

揉了揉有些不舒服的耳朵,朱高煦无奈的走向阵地,劝谏着朱棣。

待他走近,这才发现朱棣不仅已经试验了实心弹,还试验了开花弹和霰弹。

“殿下!”

傅让、张纯、林粟等一众将领对朱高煦作揖,在他们之中朱高煦居然还见到了王俭。

王俭面对他时,显然有些尴尬,因此一直低着头。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但从众人的关系不难分析,王俭应该是毛遂自荐来军营训练,准备参与南下作战的。

由于朱棣在此,朱高煦无法与他好好聊聊,因此只能对他点了点头,便将注意放到了朱棣身上。

“老二,你这野战炮和攻城炮都是好东西。”

“你与俺说说,这辽东的军器局每年能产出多少野战炮和攻城炮?”

朱棣看样子是很高兴,不然也不会自称俺。

闻言,朱高煦转头看向了亦失哈,亦失哈这个东宫大管家见状也笑着上前作揖:

“回陛下,辽东军器局每年固定产出野战炮一千门,攻城炮五百门,舰炮五百门。”

“不过要是朝廷需要的数量多,军器局的产量也会跟着增加。”

面对朱高煦要以手工业和农业开发辽东的政策,迁徙到辽阳的军器局可以说不断在扩充规模。

眼下,辽阳军器局直接管控鞍山县的煤矿和铁矿,有工匠两万四千余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冶铁、军工工场。

六军都督府那占据朝廷五成财政的开支中,有近二百万石就是从辽阳军器局采买火器,支付工钱的费用。

“火绳枪呢?”

朱棣从傅让手中接过了火绳枪,有模有样的瞄准起来,看样子在朱高煦到来前,他就已经试射过了。

“火绳枪的产量快不起来,普通的火绳枪年产不到五万支,大号火绳枪不到一万支。”

亦失哈回答着,朱棣听后却开口道:“有这些火器,难怪你们能这么快打到南京。”

他意犹未尽的看着手里的火绳枪,并交还给傅让,从傅让手中取来了大号火绳枪。

亲身体验了一次火绳枪、野战炮、定装弹药这三种存在后,朱棣内心按压的野心就开始冒头了。

他双目充满野心,死死盯着手中的大号火绳枪:“有了这些东西,兵卒只需要训练两三个月,配合你弄出来的车营和长枪阵,就能击败同等数量,却训练了十几年的胡兵。”

他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定装弹火绳枪和野战炮的出现,解决了定居民族在生产方式无法维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