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没挂就自己整个(8.4K)(2 / 5)

、职业等等。就像试卷的答题卡一样,需要考生把答案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不能无中生有。

之后神奇的一幕就来了,穿孔制表机就像答题卡阅卷系统识别答题卡被涂黑的地方一样,通过读卡装置识别打孔的位置。读卡装置的探针会识别穿孔卡上的信息,并把对应的信息统计在对应的记数装置上。同时穿孔制表机还一个分类箱,穿孔卡片被读取后,对应的分类装置会打开,把穿孔卡片放进箱中会被分门别类的分类和归档。

想象一下,当官僚把一个街区走访后,用穿孔机统计好被调者信息的穿孔卡片。之后用穿孔制表机进行统计,很快整个街区的被调者信息,比如人数、人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等都会被一清二楚的标注在机器上的记数装置上。

之后,通过记数装置上的信息把该街区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用打孔机制成新的穿孔卡片。等其他街区的信息统计好后,把这些记录每一个街区信息的穿孔卡片用穿孔制表机再次进行统计,很快整个区域的被调者信息就会统计出来,以此类推,短短时间内,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一个州的信息都将被统计出来。

这就是大数据!这就是没有进入计算机时代前的大数据!至于啥是大数据就没有赘述的必要了,懂的都懂。

达克乌斯不太了解霍尔瑞斯机器具体是怎么运作的,但他知道他手里的穿孔卡片有多逆天。

穿孔卡片不仅能用来统计人口,也可以用来做身份证和车票等等。那个年代车站可没法刷身份证,只能用穿孔卡片的方式来记录乘车者的信息,比如性别、大概年龄、鼻子的结构,衣着和身高记录乘车者的信息,用来防止逃票。饭堂打饭也能用,只是没有刷卡那么方便。

同样,穿孔制表机不仅可以用来统计人口,还能统计其他的东西,比如到底有多少预备兵源、每年各项物资的产量、武器器械数量、航线和在造船只数量、用来爆人口和充当女工的适龄妇女、国库和港口进出信息等等。

就拿预备兵源来说,有了穿孔卡片和大数据后,达克乌斯就能改进征兵体系。他就能知道适龄杜鲁奇男性中到底有多少预备兵源,这些预备兵源被征召的时候需要多少的武器和盔甲,还有哪些是已经进入工厂和造船厂的熟练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动员的兵源。

而这一切,都需要穿孔卡片和大数据,不然达克乌斯指望那些杜鲁奇官僚挨家挨户统计,然后加减乘除的算就有点闹心了。

达克乌斯知道1798的时候儒尔当向当时的政府提供了一种新的征兵体系构想,其中所有18到30岁符合要求的成年男性需要以志愿的形式参加,20到25岁的未婚男性需要相应号召进行义务服役。

当时的政府采用了儒尔当的构想,1799年的时候在这套体系不成熟的情况下准备征召了20万预备兵源,结果就拉胯了……当然,不止当时没有穿孔卡片和大数据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时局不稳等。

很快,那位出现了,他对儒尔当的体系进行了革新和完善,并设立了各级征兵机构加强执行力和防止为躲避服役与老太太结婚的逃兵。

新的征兵体系在1805年的时候开始启用,那位从预备兵源中征召了3万。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1806年征兵10万投入战斗,并有6万进行提前训练,1807和08年每年8万,1809年达到了将近了14万,1811年17万,1812年25万,远征冻土失败后,他一口气征召了36万,这36万中有20万马上投入了战斗。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他去海岛度假去了。

总的来说,那十五年间,那位一共对264万人进行动员,最终135万人投入实战,这惊人的数字大部分是新的征兵体系实现的。

但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那位有穿孔卡片和大数据的话,他身后国家的战争潜力会被压到极限!会有更多的兵源源源不断的开上战场,会有更多的枪支弹药火炮从车间内生产出来,会有更多的战马和与之对应的骑兵出现在战场上,而这些正是达克乌斯所需要的!

当然,征兵体系仅仅是一个点,有了穿孔卡片和大数据,达克乌斯可以让马雷基斯黑塔下层的空置区域彻底喧闹起来,每天都会有忙的脚不沾地的官僚在黑塔下层办公,他也将会在王座室中不停的办公。而不是无所事事的在军营里打转,做一些查看士兵伙食的闲的蛋疼工作,当然这些工作也是他要做的。

达克乌斯可以用穿孔卡片和大数据有序的启动杜鲁奇这台战争机器,并在百年的时间,把杜鲁奇的战争潜力拉到最大,既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随着折磨年代拉开序幕,黑色方舟和舰队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杜鲁奇战争机器的燃料,那些来自各个世界的劳务派遣将在卡隆德·卡尔体验纳迦罗斯的热情好客。

通过穿孔卡片把劳务派遣分门别类进行区分,把应该再次进行转运的农民通过运输的方式运到那片充满绝望的地方。把手工业者送到纳迦隆德进行最后的拼装,或是整日不停加工那繁琐又单调的锁子甲。

把木工、船工和渔民拉到克拉卡隆德添砖加瓦。把那些特定的人群,比如北佬蛮子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