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诸葛闻德与贾诩的对决(2 / 3)

仲达,昨夜收到宛城的密报,那个荆州的诸葛闻德,又给父亲来信了!”

“也不知道如何搞得,张辽带兵往合肥,却在江夏为关羽所擒。如今诸葛闻德写信给父亲,要父亲拿我和三弟二选其一,往荆州换取张辽!”

就是那个智算天下,连败丞相的诸葛闻德?

张辽败的心服口服,只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而败。

“他岂会做出让自己受制于人的事?”

陈群的脸一红,羞愧难当。贾诩并未说他贪功心切,而是以“急于为国立功”形容,已经算是给足了他面子了。

关平说罢,转身匆匆出了宅门,随着一阵打马疾驰的声音逐渐远去,一切又恢复了安静。

曹操面色一变,一言不发。荀攸点头赞道:“文和分析的极有道理。”

曹丕听了,拍案叫绝!

“好一招反客为主!如此一来,倒是令刘备陷入进退两难了!”

曹操与五大谋士计议战策。

司马懿的目光忽然变得深邃,犹如海底汪洋,难以捉摸:“何况……丞相已经不再年轻了!”

荀攸拱手说道:“这一路下来,看起来皆是顺理成章的巧合之举,然而仔细想想,又似乎哪里不妥,处处透着古怪,似乎有人刻意安排……”

司马懿轻轻理了理凌乱不堪的胡须,低声说道。

关平点头,转身走到桌前,端起酒壶,又给张辽满上了酒杯。

诸葛闻德!

陈群听到程昱如此分析,不由的向着贾诩投去感激的目光。如不是在他临行之前,贾诩密会于他,提醒他此行多危险,当谨慎行之。他也不会在和张辽汇合之后,与张辽密谋定计,分道而行。

曹丕甚至不明白,明明身材挺拔,长相也说得过去的司马懿,为何总喜欢打扮的如此不堪!

关平淡淡一笑,迭两个指头,往西一指:“诸葛先生的军师府,便从这里往西十三里。并不遥远。”

关平轻轻笑着说道。

许昌,世子府内。

曹操端坐在上首,一身儒装打扮,侃侃而谈,诉说着他原本的计划。

“如此行之,不须两年,便可平定南方,然后挥师西进,服益州,定汉中,征西凉。天下可定,你等皆是功臣。”

“丞相请想,关羽何等样人?诸葛闻德不选别人,而唯独选他关氏父子镇守江夏,必有缘由。纵然陈群一小舟飘然而过,江夏守军并未发现,那么夏侯德数百将士,几十条船招摇而过,岂有发现不了的道理?”

“我料丞相定然会表奏张辽忠义无双,假借天子之名,册封张辽的侯爵。”

贾诩忽然将手里的笔放在桌上,拍案赞叹道:“绝!果然是毒计!令人无法反抗,无法不从!”

“他方今刚得荆州,正好大展宏图之际,岂能为了区区张辽,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仲达真神算也!”

“孤本欲以陈群往江东之行为饵,调动江东和荆州的兵马,造成一个我意欲鏖兵荆州,与江东并力攻打刘备的假象。而以张辽为统帅,从合肥偷袭江东,擒拿孙权。若孙权陷于我手,江东不占自乱。周瑜又素来与江东氏族不和,一旦后方无孙权坐镇,必定被江东氏族断绝了后路,粮草补给都无法供应。若如此,周瑜不战自败,江东唾手可得。”

司马懿穿着一身黑衣,佝偻着身子,抱着双肩,一副极度邋遢的模样,令人观之生厌。

“恐怕丞相已经陷入两难决的境地!”

曹操惊愕问道:“文和,你说什么?”

司马懿哈哈一笑,轻轻拍拍曹丕的肩头:“世子放心,丞相才是天下第一谋士,这点事又岂能难得住他?”

按照贾诩的性格,从来都是闷声不响,说话也是低声细微,似乎有气无力,缓缓而谈。却没想到此刻竟然突发高声,极度张扬。若不是被震撼失常,断不会如此。

“信无好信,看来丞相又被诸葛闻德所算,陷入困境了。”

曹丕眼睛一亮,接着问道:“仲达这话是什么意思?”

宛城。

曹丕一阵胆战心惊,颤栗问道:“仲达,你说……父亲会不会为了张辽,把我们兄弟一人,送到荆州?”

曹丕面色更加难看,听到司马懿如此分析,似乎父亲并非断然回绝走马换将一事,而是踌躇难决,极有可能答应下来!

毕竟父亲一生的夙愿便是平定四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昔日大哥曹昂之死,他都可以放过,而将贾诩纳入麾下。

曹丕不解,茫然问道:“这是何意?如此便能救了张辽的性命么?”

贾诩低头看了看草稿纸,继续往下叙说:“我料陈群南下之时,江夏荆州兵已经发现,并报入诸葛闻德府中。至于其后夏侯德再过江夏。已经是中了诸葛匹夫的圈套,故意放过了。也是从此刻起,一切都在诸葛闻德算计之中矣。”

他恨不得纵深云端,到底看看军师府是什么模样,那个一直算计丞相的诸葛闻德,到底是个何方神圣!

……

“我父亲在太守府与我家军师议事,不便前来。再过两天,我俩便启程回江夏了。叔叔在这里安心居住,饮食起居自然没有人为难。叔叔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