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贾诩之策(2 / 3)

将侧门关闭。

……

内堂,一盏孤灯下,贾诩辗转难眠,翻身坐起,穿上木屐,在屋里来回踏着步子。

丞相再次兴师,集结兵力百万,想要荡平江东和荆州。

五大谋士反复商议思量,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妥善的行兵之法。

依照丞相之意,兵分两路,他自领西路。而将东线合肥一路兵马,交付给张辽全权统帅。

西路军明强暗弱,看似兵强马壮,却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很多兵马在进入宛城之后,又悄无声息的转去合肥了。

故布疑阵,便是塑造一个强大的假象,吸引荆州和周瑜的注意力,为他东线的突然袭击创造机会。

丞相甚至连兵马都懒得出动,他只是再等!

等着周瑜反戈一击,与荆州闹翻,最好来个耗子动刀窝里反,两家互掐起来,只要孙刘联盟破裂,他收拾荆州也好,江东也罢,那都是手到擒来,毫不费力!

除此之外,丞相还在等着樊城的二十万南蛮王兵马粮断!

二十万蛮兵犹如土匪,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虽有道上的规矩,但也反复无常!

上次遣蒋干说服孟获投降,未能成功,只能说明孟获并未遭受挫折,尚在与荆州的蜜月期,所以才不为所动。

但只要樊城粮食断绝,二十万南蛮兵必然心生怨愤!到那个时候,我再以重利诱惑之,必能使他们反戈投降,为我所用!

而东线合肥之兵,只要周瑜与孙权之间产生裂隙,彼此不再信任,失去了周瑜支援的柴桑孙权,绝难抵挡得住张辽的攻击!

所有的这一切,关键的一环,便是陈群的江东之行!

可是……

若按照行程计算,昨日陈群便应该回来了。

莫非已经出了事?

难道是周瑜窥破了计谋,将陈群押送到柴桑去陈说明白,消除误会去了?

若如此,非但丞相的计谋难以实现,恐怕陈群也九死一生,难以回还了!

如何定计兴兵,还是要着落在他们五大谋士的身上!第一次南下,五大谋士妙计迭出,却被诸葛闻德频频化解,反为所用。搞得丞相六十余万兵马滞留在樊城,损兵折将,还差点因此被马超趁机打下许昌!

丞相表面不说,但多少已经流露出了对五人能力的质疑。若这次出征,依旧无所建树,不能在对峙诸葛闻德战阵中扳回一局的话。不用丞相逐客,他们五人也得引咎辞职,无颜再回许昌了!

诸葛闻德!

贾诩缓缓的走到桌边,低头看着桌上的四个字。

纵然卧龙凤雏,他也有所不惧!

他虽无卧龙凤雏的响亮名头,但阳谋不足,阴谋补之,阴阳互克,难分高下。通过诸葛亮被崔州平、石广元好友出卖利用一事,贾诩已经看破了诸葛亮身上的弱点,若荆州方面是诸葛亮主政,他有六成的把握赢下来。

可是诸葛闻德……

贾诩看到这四个字,脑仁都疼!

似乎此人犹如天外来客,无人知其脾气、秉性。更难猜他的喜好、所学领域。

唯一的资料就是此人曾在襄阳办学,却被蔡瑁给一把火烧了!

但此人谋划之高,却又滴水不漏,计无不周!算无遗策,狠辣凌厉。

似乎此人阳谋可直入九重,宏大巍峨,令人陌拜。阴谋又遁入九幽,冷厉至毒,闻之胆丧。

杀曹冲,杀马腾……

事事与诸葛闻德无关,却又事事皆出自诸葛闻德之手。

事事他并未动手,却又事事皆是他巧用他人!

他冥思苦想数月,始终不知道杀曹冲和马腾的人到底是谁。

但他有一种直觉,那个被诸葛闻德利用行凶之人,必在许昌。

“唉!”

贾诩轻轻叹息,觉得疲累,正要吹灯上床休息,忽听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尽的传来。

“主人,陈御史来了!”

仆从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声,可见来的匆忙。

陈群?

贾诩猛然站起,瞬间睡意全无。

“快让他进来!”

贾诩还没来得及过去开门,屋门已经被人推了开来。

“文和!”

“差点不能与你相见!”

陈群推门而入,踉跄着跑到贾诩身边,握住贾诩的手臂,颤声说道,甚至带着几分哭腔。

“长文,你如何这幅模样?又如何到了我这里?”

贾诩看到陈群狼狈不堪,头发湿漉漉的,衣服破败不堪,一只脚穿着鞋子,另一只脚却赤着脚丫,与叫饭花子相差无几。

“果如文和所言,那周瑜和诸葛闻德,都要在我身上做文章!”

陈群摇了摇头,苦恼的叹息说道。

当日曹操令陈群为使者,前往鄱阳湖见周瑜,施展他挑拨离间之计。

陈群欣然领命,信心满满。在他看来这一趟只要去了,便是成功。因为成败的关键不是说能否游说周瑜反水,攻打荆州。而是营造一个周瑜背着孙权,和曹丞相私下勾连的假象!

只要孙权和周瑜尔虞我诈,开始互不信任,那江东的坍塌之期就不远了!

将相不和,国之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