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诸葛亮哄鲁肃(2 / 3)

荆州之心,但你家主公害死他幼子曹冲,为子报仇,屠灭江东是他的第一目标。但话说回来,若他真的顺流而下,与你江东一决生死之后,你江东必败无疑。而他曹贼也会元气大伤,我荆州藏于他身后,挥兵征伐,下江东可从后击之,北上可占其许昌。纵然是驻扎荆州,也可阻断其粮道,控制他生死!”

“不论如何,都强过替你江东挡祸,令子龙五万荆州子弟兵,血战樊城,生不如死!”

“以五万兵马,阻遏曹贼百万雄兵,你以为是我军师智珠在手?非也!那是无可奈何之策!荆州粗定,四方不宁。内忧不除,外患又来。分兵不及,也只能勉强子龙独当一面,舍死对抗曹贼了!”

“然则这一切,难道不是为了你江东吗?”

鲁肃听得动容,顿觉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沉默半晌之后,方才悻悻说道:“那大都督要发兵驰援,为何你家军师屡次拒绝我江东的好意?”

诸葛亮又是一声长叹,摇头说道:“子敬,你与周郎乃是故交,难道你不明白周郎的用意?我们诚心为了江东阻敌之际。周郎所考虑的又是何事?难道不是令我荆州与曹操两败俱伤,他坐收渔利么?我家军师曾说:宁可为了江东战死,也不可让江东的驰援之师,成了吹奏樊城五万忠魂挽歌的刽子手。”

“军师说这话时,五脏俱伤,恸哭流涕。他曾说:‘我宁舍近求远,恳求南蛮王出兵相助,也不愿求援江东,第一是不想被自己的盟友背后捅刀子。第二是若曹操忽然从东线攻击江东,鄱阳水师可以及时驰援,不会为了樊城之事,葬送江东!’”

“江东可辜负结盟之好,但荆州绝不辜负江东!”

“以前如此,如今也这样。樊城虽已退敌,但危机重重,时刻都有陷落之危。但从我荆州为江东阻敌那一刻,便已预知到了这一刻的到来!”

鲁肃听着诸葛亮的话,忽然又想起临来之时,周瑜所言的希望荆州打败仗,最好与曹操两败俱伤的话,心中顿觉万分愧疚。仿佛江东果然做了十分不地道,辜负盟友之意的混账事。

又觉得孔明昔日为了结盟来往奔波,到头来却被江东算计,果然是委屈之至。

“我樊城五万将士,纵死之日,也会仰头向襄阳,死而不屈!纵有幽怨,皆在我诸葛亮一身,不怨江东。”

诸葛亮忽然长身而起,端起酒杯,朝着樊城方向祭拜一番,撒酒在地上,黯然叹息说道。

“孔明!”

鲁肃再也把持不住,上前一把握住孔明的手,泪流满面。

“孔明放心,但有我鲁肃在,绝不会让你孤军奋战!江东永不弃荆州!”

军师府中大院中,孔明左手执鲁肃之手,右手端着酒杯,朝天敬道:“我与子敬,互为知己。虽非同僚,也非兄弟,但情谊深厚。若曹贼再次南下,意图江东,我必说服主公,再次阻遏曹贼,帮助盟友,共扶汉室。同盟之谊,天地为证!若有违背,有如此酒!”

孔明说罢,将手中的酒杯倾倒,杯中酒汩汩流出,一条直线倾洒在军师府的草地上。被酒水清洗过的草叶,更显得油亮峥嵘。

鲁肃感动不已,此刻的情绪,早已在诸葛亮的渲染控制之下,忍不住低头将自己的酒杯也擎在手里,高高举过头顶,另一只手则用力挽住孔明的手臂,神情激动的说道:“孔明信义素著,一诺千金。为促成我孙刘联盟,不遗余力。但我江东不仁,反而心有怨愤,此皆鲁肃之过也。鲁肃此次回江东,必诉说明白,使孔明不再受刘皇叔埋怨。”

“祝愿孙刘联盟,友谊长青,曹贼早晚必灭!”

鲁肃朝天祝罢,也学着诸葛亮的模样,将杯中酒倾洒在草地上。

“孔明兄,依你之见,曹贼可有再次南下的可能?”

两人各自归坐之后,鲁肃情绪稍微平复,抬头看着孔明问道。

“曹贼所以退兵宛城,不过是畏惧我军师的南蛮王兵马厉害。再加上马超南侵,许昌朝不保夕。如今马超已经回军,曹贼若不南下,又当如何?”

孔明坐定之后,便不再饮酒,反而换来新鲜的茶叶,替鲁肃斟上一杯。浓郁的茶香,瞬间又弥漫了整个小院。

“既然如此,不知荆州,可有准备?又是否需要江东支援之处?若有,孔明但请明言,鲁肃这次回去,必然在我主公面前,据理力争!”

鲁肃睁着眼盯紧了诸葛亮。

他来荆州之前,已经从鄱阳湖周瑜所在处得知了荆州的命门弱点,那便是樊城的人马过多,粮食不继,已经危在旦夕了。此时再问孔明,实则是在内心之中,再次印证,孔明是否真的坦诚相待,不施谲诈。

诸葛亮原本已经神情舒展,听到鲁肃提到这个问题,忽然再次凝眉,将端在嘴边的茶杯放下,叹息了一声,说道:“子敬。我以实相告。但你切不可告知公瑾。若公瑾知道,你我孙刘联盟,恐怕也就到头了。”

鲁肃信誓旦旦的举手起誓说道:“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天下在无第二个人知道你我今日所言之事!”

孔明这才叹了口气,低头垂眉说道:“我荆州诸处无碍。唯独樊城,当时为了抵挡曹贼,将孟获的南蛮王二十万兵马移师驻扎。没曾想曹贼退去,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