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影响余波(2 / 2)

,团队的其他人也有着这方面的大量疑问,毕竟这个新型实验装置和以往的实验装置大不一样,竟然缺少了最重要的液氮冷却系统。

在这方面,专业是超导材料研究的马涛的疑问无疑是最多的。

某个夜晚,和团队其他人闲聊时,他的脑子里都会莫名的闪过一个想法:“还在造的超导磁体该不会是室温超导吧?”

但他的这个想法一说出来,立即就被团队其他人笑话了。

这怎么可能啊?

是啊,这怎么可能呢!

一百多年来,超导研究领域百花齐放,但能做到液氮温区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距离室温超导不知道差了多少个十万八千里呢。

所以,没有液氮冷却系统,肯定是有特殊的原因,应该是赵院士有其它的考虑。

“别想了,这可是赵院士的设计啊,如果我们能够想通,我们就是赵院士了,还会现在这样?”

成员们说着这话,让马涛不由得把那个莫名其妙的想法压了下来,不再想这些有的没的,专心致志的干自己手上的研究工作。

一晃就是一个多月,时间来到了2012年底~

新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研究中心的大框架已经搭建了起来,占地极广的厂房和办公大楼,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实验装置本身的建设也打好了地基,高度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这些都是重中之重,也就比实验装置本身稍逊一筹罢了。

整个的建设过程,随着时间的关系,渐渐的没什么人关注了,有且只有阿美莉卡、小本子、欧盟等国家的情报部门和竞争对手在高度关注。

所有人再一次的惊叹于中国基建的力量以及花大力气推进一项科研工程时能够拥有的速度,实在是令人惊叹,几乎和他们不是在一个次元。

然后,不少外媒开始哀叹了,开始批评了。

既有热潮威胁论的意思,也有拐弯抹角的叫国内批经费的意思,这都是一贯的套路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人们所关心的,人们向来是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这段时间的热搜,很多很多,而且不是一般的热闹,所以这种艰苦、枯燥、没有振奋人心的成果的建设过程,人们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退役了,这个也是一大霸屏热搜。

“别人的核动力航母都退役了,我们的还没开始?所以,辽宁舰出来有什么可吹嘘的?”

“这就是差距啊~”

“要正视差距,承认别人优秀有那么难吗?”

诸如此类的话语又掀起了一波高潮。

但我们没有理会,我们开始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

是的,全面建成,而不是建设。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开放发展,我们积累的财富足够多了,积累的物资基础、工业基础已经足够多了,必须要解决不平衡、低质量的难题,所以这个号角恰逢其时。

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动走的。

毫无疑问,这是项个非常宏伟的艰苦卓绝的工作,比建设核动力航母要难得多的多。什么重返月球、可控核聚变,在这项工作面前都是不够看的。世界上从未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种地步,带领着十四亿国民迈入小康,绝无仅有!

可惜,这项工作和可控核聚变一样,只是短暂的热度,然后便消退了。

伟大,往往伴随着悄无声息。

反观那些看似伟大,实则不值一提的东西,反而更能惹人关注。

12月1号的时候,在江南省省城和秘密工厂来回跑的赵默接到了一个邀请,去秘密参加了某项技术的首次实验。

也就在同一天,在魔都卫视,一档新闻节目出现了一个采访,被采访人是魔都某蛋超导研究中心的孙谦教授,采访的主题是《超导和可控核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