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波澜渐起(2 / 2)

事业。

只是可惜,在前年的时候,因为资金问题,他和黄麟不得不把ATL卖给了TDK,兜兜转转一圈还是回到了TDK。

这事,让曾群和黄麟很是郁闷。

曾群是闽省ND人,似乎是天生的骨子里就有不服输、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躁动的心,他和黄麟重新回到TDK后其实一直在想着怎么再出去,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当然,也是因为囊中羞涩,实在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这两篇论文,让他稍微安分了点的心又有些躁动了起来。

“要不,我们去问问这个论文的作者?”

黄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曾群一怔,随即看向了论文作者的介绍,顿时大吃一惊:“赵默,五道口大一学生,今年十八岁?”

黄麟苦笑道:“是啊,我看到的时候也是不敢相信,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他和曾群不过三十多岁,不到四十岁,有如今的成就已经是99%以上的人一辈子也追赶不上的,也是足以自豪的了。但是,当他看到这两篇论文的作者今年不过十八岁,已经在他们深耕十几年的锂电行业超过了不知道多少时,内心也是深受打击的。

曾群也是一阵摇头苦笑:“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得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啊!”

随后,他同意了黄麟的建议,说道:“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

黄麟精神一震道:“好!”

……

鹏城,BYD总部。

“王总,这是今天的科学新闻~”

一早,刚上班的船夫哥就收到了秘书整理好的简报。除了公司管理、项目进度掌控,船夫哥当然也不忘跟踪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作为1990年就毕业的硕士,1993年就成为鹏城一家国资电池公司总经理的船夫哥,自身就是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在电池领域,船夫哥可以说是一辈子都扑在了上面,本科学电池、硕士学电池、工作了也是干电池,一直到成立BYD。

现在的BYD,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做电池的企业了,而是以电池起价,横跨模具、电子、汽车等诸多领域的高科技公司。

今年,BYD电子事业部也将赴港上市。

而对于船夫哥来说,公司目前最重要的项目就是F3DM的研发。

“好,放这吧~”

船夫哥随口说着,然后就开始关注起F3DM的进度来。他的目标,是要求F3DM能够在明年正式上市,也是为明年京城奥运会的举办献礼了。

“电机方面还有困难?”

“铁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需要重新设计方案?”

看着进度上面标红的问题点,船夫哥的脸色渐渐严肃了起来。

作为BYD第一款切向电动的汽车,船夫哥是寄予厚望,不许失败,只许成功的。他在转做汽车领域时就敏锐注意到,要想在内燃机方面超越西方国家,那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不说其他,单说发展几百年积累的专利,就足以扼杀后发国家的一切发展。所以,电动汽车是弯道超车的关键,这从他看到通用汽车推出的世界第一款电动汽车EV-1就认识到的。

虽然当年的通用失败了,2001年推出EV-1,2002年就宣布放弃,但船夫哥不认为是电动汽车这条道的问题,而在于电池问题。

该说不说,他可是电池领域的资深专家!

但没想到,做消费领域的电池和汽车领域的电池,差别实在是太大,几年的研发时间,到现在,他的“铁电池”还是存在问题。

嗯,铁电池,BYD版本的磷酸铁锂电池,才不是什么正规的磷酸铁锂电池,那是小本子还有魁北克水电等阿美莉卡的专利领域,BYD不侵犯专利,只做发明。

挠了挠头,船夫哥决定亲自下工厂车间去蹲点,于是他随手拿上简报就出了办公室。

路上,他打开了简报看了起来。

不一会,一篇名为“一种新型石墨烯三维多孔载体并负载金属锂作为复合负极材料的理论探讨!”的论文简报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等会,石墨烯电池?”

船夫哥怀疑自己看错了,连忙又看了一遍,这才确认自己没看错,的确是有人写了一篇有关“石墨烯”的论文,这个人是五道口的学生,简报后面还有纽伦堡大学教授克里斯特尔的评语。

船夫哥看得是将信将疑:“真的假的?这玩意真能造得出来?不过,这赵默的名字有些耳熟啊,似乎在哪里……我想起来了,年前上过新闻联播的数学天才!”

然后,船夫哥认为这个论文的可信度达到了七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