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黄河改道山东(2 / 2)

当然,孙嘉淦的这个法子同样也是治标不治本,但这已经是时下最好的办法。

便是后世,对治黄河也没多好的手段,同样也是不断修筑河堤大坝。

因为数百年淤积在河床里的泥沙,便是用现代工业来清理,都难以清理。

看来,必须得尽快拿下陕西了。

因为黄河下游泥沙沉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陕西那边水土流失严重。

后世的解决办法朴实无华,就是在陕西到处种树,来缓解下游的泥沙沉积。

朱怡炅思虑片刻,问道:“那如何才能让黄河改道山东?”

孙嘉淦解释道:“黄河故道北岸有多处泛道可以泄洪,也可以用来堆积黄河带来的泥沙。只不过前明、伪清为保漕运,都将北岸泛道全部堵死。微臣的办法便是由朝廷牵头,调动大量民夫将黄淮河段的泛道全部挖通。待到枯水期时,堵死现在的河道,再拆毁与故道间的河堤水坝,将黄河水一路引流至山东。”

朱怡炅叹息道:“这个工程可不小啊!”

饶是朱怡炅不懂治水,但整个黄河全长数千公里。哪怕只挖掘下游河段,这所需民夫没有几十万都是办不到的,而且还是长期工程。

孙嘉淦点头:“要用此法的话,须得征发民夫十万,所耗银钱至少也要一百万两。这还只是初期工程,而且河段分布区域的百姓必须全部迁走,否则工程将难以推行。而今河南、山东刚好历经大战,人口稀少。此时迁徙正合适,若再等几十年,人口恢复,怕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朱怡炅点头:“确实如此。”

孙嘉淦没再多言,他在等皇帝的决定。

朱怡炅想了想,随即招来阁部重臣开会。

听到皇帝要治理黄淮水患,王礼他们的发言都很谨慎。

毕竟,治黄河在历代王朝这里可都是头等大事。当年康熙继位时,就曾在自己的大殿龙柱后面写下河务、漕运、三藩三个字帖。

经过一番商议,朱怡炅终于下定决心。黄淮水患早晚都要治理,与其继续将错就错,不如一次性解决。

而且治黄河属于大工程,不仅耗费大笔钱粮人力,也并非朝夕就能解决之事。

光是初期勘定各处河道和工程地点,就需要个一两年时间。再到划定迁徙区域,分段疏通开挖河道,到最后完善整个工程。

没有个十年二十年时间,根本无法完成。

朱怡炅对着孙嘉淦郑重说道:“如此,却是苦累孙卿了。”

以孙嘉淦而今的年纪,再到古人的平均寿命,估摸着孙嘉淦下半辈子都得在河堤上奔波了。

运气好的话,临死前就能竣工。

运气不好,可能修到一半就死了。

孙嘉淦亦是郑重叩拜:“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确实是真心的,一个满清降官,能得如此信任,也算是良马遇伯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