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孙嘉淦 李绂(2 / 2)

李绂虽清正廉洁,但其代表的却是士绅阶级的利益。

历史上,田文镜任河南总管期间,因为对当地用严刑酷法,李绂斥其:“身任封疆,有意蹂践读书人。”

这个时间线,田文镜做的是河南巡抚,但本质做法没变。

然后,李绂忍不住了,结果嘛……直接被雍正一撸到底。

若非朱怡炅在南边闹得挺大,雍正要顾及影响,李绂就要提前上菜市口了。

说起来,朱怡炅还是这李绂的恩人。

而且这李绂的性格也有很大缺陷,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沽名钓誉。

雍正都几番敲打暗示,李绂为了声名,还是始终跟田文镜对着干。闹得三次入狱,两次上菜市口。

他的声名倒是成就了,就是把子孙害惨了。

另一个孙嘉淦,跟这家伙也差不多,雍正登基时就公然上奏,劝其“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

这操作,直接搞得雍正下不来台,最后给他升官国子监司业。

终雍正一朝,这家伙始终得不到重用,基本就在国子监里头打转,当的最高的官职就是工部侍郎。

直到乾隆登基,才开始崭露头角。

当然,朱怡炅看这个孙嘉淦不在他的敢言直谏(愣头青),而在于这家伙的治水水平。

这个孙嘉淦与另一个顾琮都是治水的好手,他先是提出疏浚永定河,使河道恢复,并亲自勘察天津河道水文,随后上奏:“南北运河与淀河汇合后入海之重地,建议在静海县独流镇开挖引水河,以防止年久淤垫,这是下游治水的关键。”

只可惜,另外一个顾琮是满人,出自伊尔根觉罗家,隶属满洲镶黄旗。

胤禩跑路的时候,跟着一块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