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矫枉就得过正(2 / 3)

小数目,至少对他而言。

官差咽了咽口水,随即神色自若的将银子摸入怀里,小声说道:“快些回家去,别在大街上走了,这次上头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还真不是闹着玩的,这官差的头上甚至还被下了指标。

虽然并不高,却也让这官差敏锐嗅到了一丝风向。

中年长随听罢,连忙点头:“多谢官爷通融,我们马上便回去。”

官差胥吏贪污,这是肯定的,尤其伴随大明光复省份越多,只能尽量避免。

好在大明现在的胥吏制度已渐趋完善,并且废除了贱籍,还为胥吏提供了上升渠道。

即便是胥吏,只是用心踏实去干,也是有机会升级做官的。

所以这些胥吏可能还会贪,但总归比原先要好多了,且就算是贪污,也会将朝廷政令好好实行下去。

甚至部分胥吏为了吃开国红利,一个个干起活来都尽心尽力。都想趁着开国的档口,去搏一个官身,摆脱自己世代泥腿子的身份。

整个南京一都二县,禁绝缠足的政令如火如荼。

上元县与江宁县同为南京附郭县,县令与江宁县令一样,只不过上元县令是皇帝刚占据金厦的福建士子。

听说江宁县令居然亲自带队,这位上元县令也不甘寂寞,同样号召全县有品级官员,也跟着亲自带队清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着实触目惊心。

两县的富户豪绅,几乎九成家的女子都在缠足,很多甚至才三四岁就开始缠。

也好在发现的早,缠足女子除去部分成年的,剩下的幼童都年龄尚小。

在召来大夫诊看过后,只要及时停止,还可以恢复,但有些严重的还是会留下一些畸形后遗症。

这下,饶是两个县令以及部分起初为了政绩的县衙官吏,现在也不由有些发怒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真看到有如此多父母人家只是为了所谓大家闺秀,为了攀比就如此对待子女。

尤其不少幼童小小年纪,便被缠足痛的哭爹喊娘,他们怎么忍心下得去手。

陛下果真盖世明君,制止此等陋习。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无非罚银警告,且限期一月之内更正停止。已经确定无法更正停止的,则一律上报,由中枢吏部发正式公文免官去职。

有功名利禄在身的,也一律交由礼部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一时间,两县富户豪绅个个哭喊连天。不过没用,江宁、上元县令连带麾下属官官吏全都对此充耳不闻。

大明建立也有两年多了,地方官吏早都被中枢粗暴替换的差不多了。半数官吏都换成了年轻士子,不少地方官甚至都是当初台弯、福建那一批起家的老人。

这些人做官可没什么顾忌,更不怕得罪人。尤其去年那场大规模打击贪腐,更是让他们意识到皇帝就喜欢这种清廉官员。

所以,对他们而言,什么怕得罪人、地方掣肘,统统都是屁话。

他们只管政绩,甚至有些极端的,还认为得罪地方权贵,反而能博取一个不畏豪强、忠正清廉的美名,仕途说不定还能更加顺利。

这也是朱怡炅想要的效果,即便有故意得罪权贵,哗众取宠之人,但整体问题不大,就怕地方官害怕得罪地头蛇,而不敢为政,那才叫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年轻士子组成的新兴官僚集团,颇有种前明御史的感觉。

当然,他们不敢喷皇帝。

因为这位皇帝真的会砍人。

整个禁绝缠足过程可谓牵连甚广,被罢官、革除功名者不在少数。

好在级别最高的就只有个刑部右侍郎,这家伙似乎干的还不错,不说政绩斐然,却也兢兢业业。

对此,朱怡炅看了只能叹息一声,然后在免官公文上批复:“可。”

不过即使如此清查重罚,肯定还会有漏网之鱼。

但是无妨,朱怡炅本来针对的也不是这些成年女性,而是那些即将缠足的幼童和整个缠足的陋习风气。

这波政令一出,缠足会变得像先前的阿芙蓉一样,表面上肯定能完全禁绝。

阿芙蓉吸食会上瘾,可能还会私下里有人铤而走险。

缠足却是大概率不会,古代缠足盛行,主要都是上层阶级吃饱了撑的,为了面子互相攀比。

现在缠足都无法明面上示人了,那还攀比个毛线。

不能攀比,谁还会冒着抓到就重罚的风险去缠?

真吃饱了撑的?

除非是那种有特殊癖好的,对付这种朱怡炅是真没办法,只能说尽量纠正。

也是得益于前线大战的胜利,大明不说天下可得,至少南方大势已成。

就算朱怡炅真推行一些过分的政令,那些士绅至多私下里怨怼,却绝没有明面反对的胆子。

这既是携大胜之威,行改革之事。

光是从这次被罢官人数,还有级别来看,朱怡炅算是下狠手了。

只是中央便已如此,地方不说更严重,却也绝对轻不了。

也不知会有多少倒霉蛋被罢官,或是革除功名,前途尽毁。

甚至还会有不少缠足致残的成年女性沦为牺牲品,但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