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设立鸿胪寺(2 / 2)

以为是默认,但没有书面材料,那就不作数,也不至于太过损失颜面。

且,最重要的是,未来还可以随时反悔。

不对,这都不能叫反悔,毕竟咱本来就没同意才故意扣下的国书,连书面材料都没有,你居然还死不悔改。

“此事既是王爱卿所提,那便交于内阁去办吧!”朱怡炅一锤定音。

“微臣遵旨。”王礼连忙拱手应声。

朱怡炅又说道:“还有,传朕旨意,即日起新设一鸿胪寺,专司外藩事务以及对使臣接待与交涉。”

鸿胪寺,唐时便有这个机构,为九寺之一,一度为礼部下属机构,到了清朝也是在独立与礼部下属之间左右横跳。

不过现在,朱怡炅设立却是明确鸿胪寺为新型官署,仪同三司,不归内阁六部管辖。

毕竟,这玩意儿相当于古早的外交部,外交部就该干外交的事情,就不必牵扯到内阁中枢的权力斗争。

之前未设这个官署机构,纯粹是大明初立,国库空虚,又要打仗又要干这干那,基本用不到的行政机构都是干脆不设立的。

臂如国子监这一类,但现在,何昌云的到来却是提醒了朱怡炅。

虽然林俊就是个狂妄自大的弟中弟,但未来像他一样真正来大明朝觐的外国使节肯定会有,甚至越来越多。

毕竟大明未来肯定得涉足南洋,不说西方国家,便是东边的倭国,这使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外交同样也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没有外交,除非你这个国家真的天下无敌,全世界打伱一个都打不赢,否则,外交战争始终都是存在的。

这鸿胪寺的设立是必须的,若不是怕被这些大臣瞧着没文化,朱怡炅还想直接叫外交部来着。

“微臣遵旨!”

王礼等人听罢,倒是并无意见,鸿胪寺本就是正常的行政机构,也涉及不到权力中枢。

归不归内阁和礼部管辖,其实意义不大。

“陛下,不知这鸿胪寺官署该建在何处?”工部尚书李伯逊开口问道。

“嗯……便在承恩寺吧!正好空着也是空着。”朱怡炅只略微思忖了一下,说道。

承恩寺,这家寺庙十分特殊,从明朝开始便从不对外开放,其资金全部源于皇室拨款。

在明时承恩寺为皇帝行宫,到了清朝则被赐给了礼亲王(代善)作为家庙,前后有四代礼亲王葬在这里。

朱怡炅倒没那个掘人坟墓的变态癖好,只是简单将庙里礼亲王家的牌位什么的全拆了当柴火。

现在倒是正好拿来给鸿胪寺作为官署和招待所。

至于修缮费用,前段时间不是工部修孔庙的钱没花完吗?

诸事敲定,朱怡炅又勉励五人几句,这才开口叫几人退下。

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