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中电战略规划(2 / 3)

力的总营业收入是38.5亿港币,净利润率是18.4%,全年除税后的利润是5.7亿港币。”

袁天凡向刘志成做着汇报,他入职中华电力已经有大半年时间,早就掌握了工作情况。

其实这间公司的业务比较单一,重点处理的公务只有三个,维护好发电厂的运营、输电网络的畅通,以及服务好用电客户。

鉴于香江经济发展快速,城市企业与居民的用电量每年都要增加,针对发电厂的投资也必不可少。

袁天凡继续说道:“去年我们接管董事会以后,原本有十亿港币左右的节余,这是嘉道理家族主事时的盈利,

但是与银行也有部分债务,负债率比较高,清偿部分到期债务以后,其余资金全都投入了发电厂。”

刘志成点了点头,用手指敲了敲桌面,想了想对袁天凡说道:“中华电力从即日起开始重组,组建中电集团,旗下控股中电香江(上市主体)、中电海外、中电能源基建公司

开始从太平洋公司接收资产,三座香江发电厂原本就属于中华电力,只用办一个手续就可以,不需要进行任何人员调动,

但新西兰波里鲁瓦的发电厂与配电网络,这是海外独立运营的公司,你要尽快派人过去接收。”

当年刘志成与埃克森公司所签署的转让协议,他们把香江三座电厂与新西兰电厂全部资产转让给了太平洋投资。

香江电厂本身就是中华电力在管理,但新西兰电厂的员工与中华电力没有任何关系,必须去把关系建立起来。

中华电力的重组,第一是重组香江部分,第二是重组新西兰电厂。

刘志成继续缓缓的说道:“中华电力给全港一百万户家庭供电,收益非常稳定,利润也相当丰厚,

但中华电力的董事会从不向海外拓展业务,历年给股东发放的分红也不算多。”

香江市民每天都要用电,仅仅百万户家庭的电费就是天文数字,再加上九龙与新界公共设施与商业机构的工业用电,年利润保守估计也有数亿港币,

否则市值不可能冲到五十亿港币以上。但中华电力固守香江市场将近一个世纪,别说是遥远的欧美地区,即使是临近的澳门电力市场都没有打进去。

每年的电费利润这么庞大,分红又不多,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嘉道理家族的敛钱手法很简单,他们经常添加发电厂的设施。

香江共有三座发电厂,随着香江经济腾飞,每年的电力需求至少增长10%。

发电量肯定要随着增加,他们就频繁发布通告,旗下电厂负荷不过来。

前几年给刘志成的元朗产业园断电,就是使用负荷过重为借口,进行限电限售。

而发电厂的建设成本非常高,动辄就是几亿港币或者几亿美刀。

当初埃克森公司入港后投资的发电厂,对外披露的造价高达十亿美刀,而且那还是六十年代的价格。

进入八十年代后,城市的发电厂成本都是百亿级别来计算。

所以中华电力虽然利润高,但是牵涉到发电厂的建设与维护,投入也是相当惊人。

嘉道理家族在这个运作过程里,他们可以随意调配中华电力的储备金。

到底有多少用在了公司业务上,又有多少进了私人腰包,那就是一笔湖涂账。

如今刘志成接管了中华电力,他的经营主张绝对不会像嘉道理家族那样保守。

中华电力的每年利润,在确保足够应付香江电力的增长需求外,他会把其余储备金全部投资到海外的电力市场上。

新西兰发电厂仅仅是踏出海外的第一步。

“中华电力在香江经营将近一百年,本埠发电厂与输电网络已经非常成熟,完全有实力向海外拓展,壮大自身规模,

等你熟悉了工作后,要做基建规划,重点是电厂能源基建、输电线路基建、港口电力基建、交通电力基建、屋宇电力基建。”

袁天凡听了以后,随口说道:“青洲英泥里边有基建部门,主要从事楼房港口与交通,可以把青洲英泥的基建部门并购过来吗?”

“我只是青州英泥的间接股东,这个事情你去找吕生商量,合则两利的事,我想吕生会愿意与你合营。”

“好的,刘生。”

“现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香江发电成本越来越高,我们不是已经和内地电力联网了吗?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从内地购电,以供香江用电,减少我们在香江发电上的投资。”

“刘生的方案是一个好方案,只是现在内地也缺电力供应。”袁天凡皱眉说道。

袁天凡没有明白刘志成的意图,前世,胡应相在内地建设了不少火电厂。

而且,前世中电自己也在内地投资了清洁能源与水电站。而且大亚湾核电专供香江。

前世,广核电与中华电力共同建设与运营大亚湾核电,所产生的电力,八成供应香江。

电站是1987年开工建设,一年后投资运营,是内地的第一座大型商用电站。

也是内地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影响深远。

“他们缺电,你就去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