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吴捕头,袁知县(2 / 3)

托身锋刃里 一碗杜康 2281 字 1个月前

相上来看,就算说这袁知县只是三十出头,恐怕都有人信。

“真是人不可貌相。”

想到这里,吴捕头不禁感叹一声。

“没想到知县大人看起来居然会是如此年轻。”

“平日里多拿点时间来保养身体,衰老的速度也就会慢一些……只是年纪增长其实不一定能让人衰老,但是过度劳累一定能让人满头白发。”

面对着吴捕头的恭维,这袁知县便也笑着多说了几句。

“另外万人坑那个事情,本官在这里先赔个不是,跟下面的人没关系,这完全是本官的主意。”

“啊?这……”

吴捕头惊得张大了嘴巴,一时间说不出话。

只看这袁知县文质彬彬的样子,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主意居然是对方想的——更何况对方在书画之道研究的那么深,这分明就是一个文人雅士,又怎么会做出这种收死人钱的勾当呢?

“难道是……衙门缺钱?”

吴捕头想了半天,也只能找到这个理由。

“知县大人若是真有难处的话,在下也能帮忙想想办法,回头跟上面说说,总也能批一点钱粮下来。可是这个,这个事……”

“不是钱的问题,实在是一场无妄之灾。”

袁知县无奈苦笑。

“不知是谁传出来的消息,说这三山镇有宝藏,引来了一堆江湖人过来,在这里动手厮杀……那些江湖人你也知道,在下虽然是知县,也是惹不起的,他们是打完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了,但这留下来的尸体,也总得有人收拾对吧?”

“这……确实。”

吴捕头缓缓点头。

袁知县的苦,他是能理解的,那些江湖人动不动就快意恩仇,拔剑相向,潇洒是潇洒了,但是留下的烂摊子也总得有人擦屁股——就好比袁知县这边,坐在家里画着画,突然一百多具尸体从街上冒出来,这找谁说理去?

“不过既然有了尸体,那直接埋了不就好了吗?为什么非得……”

“说是这么说,但是事不是这个事。”

袁知县叹息一声。

“直接埋了确实方便,但是事不会就这么过去。街上突然就死了那么多人,百姓们怎么过活?每次走到路口,他们都会想起来,这里曾经有过尸体,那边以前有过死人……这些死人甚至埋不了太远,只能埋进附近的山里,吴捕头,换成你是那些百姓,你能睡好觉吗?”

“我……”

吴捕头其实很想说,他能。

他又不是普通百姓,他好歹也是个捕头,就算没有到那些煞气高手们动不动就刀芒剑气的地步,也已经能算是顶尖的煞气入体了,厮杀场面不知见了多少,亲自动手也已经有过好几回,他又怎么会怕什么死人呢?

但话才到嘴边,吴捕头却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就像他想的那样,他又不是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遇到这种情况,自然是睡不好觉的,就算是一两个死人,都足以吓得他们夜不能眠——更何况是上百具尸体,那别说睡觉了,晚上敢闭眼都已经算是胆子大的了。

要么担惊受怕,要么举家搬走,百姓们面对这种事,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还真有。

袁知县这一招丧事喜办,就是个好办法。

虽然丧事喜办本身颇为离谱,但带来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若是县衙都把那万人坑当作避之不及的恐怖之处,百姓们自然会更加惊惧,可是县衙都开始收门票挣钱了,百姓们的注意力自然也就转移到了这些贪财的衙役身上。

衙役挣得,他们就挣不得?虽然他们没办法像那些衙役一样,以县衙的名义圈起地来收门票,但他们至少也能多卖点吃穿用度给那些往来的江湖客,一来二去之下,这万人坑非但没有带来什么坏处,反而让大伙都有了钱花。

又有谁会惧怕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东西呢?

更何况那些江湖客还日夜不停的跑过去看,人流所带来的生气更是冲散了那些阴森和畏惧,一个原本会把百姓们吓得背井离乡的惨案,却硬是被拧成了一个给大伙都能带来实惠的好事。

“这……”

吴捕头终于想通了个中关节,看向这位袁知县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敬重。

原本他还以为,这位袁知县既然精通书画,那肯定就是所谓的风雅之人,至于那句外面传言的“很会做官”,恐怕也只是普通的场面话,是随便恭维两句——当然,这也可能是在暗示这位袁知县是用书画走了门路,懂得人情世故。

可现在看来的话,这位袁知县,还真是个有点本事的。

整个流程下来,人人都分到了好处,如果一定要说有谁亏了的话,除了那些死了的江湖客之外,大概也就是牵头干这件事的袁知县本人了。

发死人财这个名头,终究不是太好听。尤其是对那些风雅之士来说,这已经算是身上的一块污点了。

但是,这位袁知县还是干了。

“以茶代酒,我敬您一杯。”

想到这里,吴捕头干脆端起茶杯,一口饮尽。

虽然办事上可能有点莽撞,但吴捕头还是颇有正义感的,而在知道了这位袁知县愿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