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2 / 3)

盲工作绝对都能胜任。”

王守良扫一眼众人,视线在某个肤白貌美的靓女身上停顿几秒,才指向路边的桌椅,“坐,多年不见,扫盲的事好说,你们这是支持我的事业,我一定不亏待黄兄和阿芸姐你们。”

他多看了某靓女几眼,只因为这是个脸熟客。

1994年位面里,某位阮阿民多次向他推荐的乖女儿阮莞,就和她长的几乎一模一样,当然,气质、风情肯定是截然不同了。

不同时代造就的不同特质,那完全是两回事。

请人落座后,王守良也果断道,“我肯定相信黄兄你和阿芸姐的能力,这样吧,每个扫盲老师,我暂定月薪2个黑西哥鹰洋,包吃包住,每月四天假期。”

“表现好的也有额外奖金。”

“我的珠江系列企业,已经开创多年,相信在粤东大地,也有无数人知道我的口碑。”

黄学长和某位阿芸姐都是狂喜,狂喜中阿芸姐敬茶道谢一番,快速道,“白玲,你们老家的东陂腊味,闻名两粤、连东南亚诸国都多有老饕念念不忘,下次回乡记得多带一些。”

“以王大掌柜今时今日的地位,咱们就算想感谢大掌柜的提携和关照,能进献的也只有这些土特产了。”

被阿芸姐叫做白玲的,就是王守良多看了几秒的靓女……

只能说到了王守良今时今日的地位,他真的,随便几个眼神没把控好,就会被外界无数人解读出n种想法来。

不过他也没有多解释,举杯笑道,“用不上,不至于,喝茶,只要你们帮我做好扫盲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了。”

想起来了,这位阿芸姐是粤东乃至华夏范围,开近现代女子教育先河的前辈之一了。

白玲?以及这脸,八成是危城故事里的龙套女老师,不过危城故事发生在1914年,军阀混战阶段,那个时代距离1905也不是太遥远,故事开始时白玲已经是很合格的小学老师了。

在曹姓军阀少帅动不动屠城以及劫掠各方时,她还能护着一群学生去省城羊城寻亲,也是很有师德了。

然后被神经病一样的曹少帅恶作剧一样枪杀了。

那个故事里还有一对前镖师张亦和马锋师兄弟,身手很强很能打,无非是张亦早早在还没割辫子时就私下吐槽,时代变了,当镖师混镖局没前途了……

以后肯定得寻摸新的事业和职业。

然后故事开篇张亦已经是一方小军头里的上校了。

张亦这是没遇到他王大掌柜啊,不然肯定得感慨,新时代来了,当镖师混镖局,前途还是很大很大的。

这样的传统行业,真需要王守良来重新解释,以及翻译!

请了一杯茶,王守良在许四倒茶的时候,再次笑道,“一事不劳二主,我之前早就在筹备一件事,想要培训一批战地医护。”

“以前是在寻摸各种合适的医护人员,也逐渐定下了一个团队,大部分都是青楼里生死不由自己的女性。”

“我的四海镖局已经各种购买赎身,里面有一部分识文断字的,但也有很多文盲,我想请黄兄和阿芸姐,也帮她们扫扫盲,然后更便于培训医护知识。”

他自带的穿越三大神书,民兵训练手册,包括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能利用上的东西已经很多了。

赤脚医生手册也不是没用,当初他在02年带着几百医生奔赴北方霍乱疫情聚集地,那大部分都是学赤脚医生手册起来的。

而谈到大战,乱战,战地医护人员?那也是一直在慢慢寻找,积攒,积累中的,把很多生死不由自己,想脱离青楼苦海的女性解救出来,让她们学多了知识能力,去战场或专业医院发挥光和热,也是不错的。

那些差的还是扫盲!

刚好,黄学长和阿芸大姐都是职业开学校的。

王守良开了口,黄学长夫妻都是大喜,各种保证用心做好这件事。

………………

2月28,上沪闸北新区,眺望着宽敞的方便面厂,集训用大操场上林立的两千人,王守良站在高台上举起酒碗,“兄弟们,喝了这碗壮行酒,出发!”

当他的话音伴随大喇叭席卷全场,两千名保卫科科员,都是精神抖擞的举杯庆酒,“谢处长赐酒,干!”

两千人一起喝酒,碰杯,场面还是相当壮观的。

这是2000个自愿报名,打算奔赴长三角各地,驻扎各处还在稳定建设、推动中的农场集团的保卫科成员。

王守良的保卫科,在洒向多省海量耕地农场时,肯定要扩张,以苏为例,一百多年后的苏省有6148.39万亩耕地,全苏是718个乡镇,平均一下,每个乡镇有8.56万亩耕地。

这还只是苏,其他赣、湘、皖、鲁、豫等等,各有各的特征。

现阶段在王守良挥舞着白银大撒银弹一段时间后,他已经在苏买下了30多万亩,而且大片都是连在一起的好地。

这30多万亩耕地就分为10个农场,每个3万多亩,每个农场基本有后世半个乡镇大小,10个自然村左右。

全加起来就是涵盖100多个自然村。

还是在原有自然村基础上,改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