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2 / 2)

汉家功业 官笙 1699 字 1个月前

派系!

对于这个同样被称为‘王佐之才’的人,王允心里冷笑,漠然着脸道:“荀都尉有什么良策?”

在所有人瞩目中,荀彧看向王允,从容不迫,道:“王公现在是要谈论国政,还是董卓附逆一事?”

王允闻言心中大恨,却不得不强压怒气,转向刘辩,沉声道:“陛下,臣以为,董卓不能再为平乱统帅,请将其押赴京中治罪!”

刘辩见荀彧轻轻松松的‘摆平’王允的下马威,双眼半眯,微笑的道:“荀卿家怎么看?”

荀彧不动分毫,道:“董卓手握五万大军,在西凉时便听宣不听调,臣不知,当如何押他回京问罪。”

刘辩眉头一挑,这荀彧每句话都点在了要害之上。

王允对‘颍川党’深为警惕,当即就道:“陛下,臣请以大司马代董卓,并调集兖、青、徐、冀四州兵力,若是董卓伏罪便罢,若是他抗旨不尊,当与袁术一同剿灭!”

在此的人看了眼王允,没人出声,心里暗自摇头。

且不说朝廷能否抽调这么多兵马,钱粮够不够,单说这样的应对策略便十分愚蠢。

刘辩没理会王允,目光一直在荀彧身上,道:“荀卿家对朝政有何看法?嗯,一句话来概括。”

众人都看出来了,刘辩明显看重这个荀彧,一而再的考校。

杨彪瞥了眼,心里莫名的生出一种危机感。

王允见刘辩不理他,心里越发恼怒,双眼厉色的看向荀彧。

荀彧抬着手,稍作沉吟,道:“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刘辩目光微动,暗自点头,道:“什么是本?”

荀彧道:“以农为本。”

刘辩坐直了身体,余光扫过其他人,笑着道:“有朝臣上言,朝廷当以士族为本,朕是与士族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荀彧面不改色,道:“于陛下而言之,天下皆为士,也可天下皆为农。”

杨彪,王允,荀攸,钟繇,何颙,李儒等人齐齐看着荀彧,或是拧眉,或是思索,或想反驳,或是欲言又止。

荀彧的话,貌似对,又很不对。

刘辩深深的看了眼荀彧,心里点头,自语道:果然不简单。

他瞥了眼杨彪,朗笑一声,道:“卿家所言有理。加卿家为太仓令兼任户曹侍郎,加侍中,可入尚书台参政。”

“臣领旨、谢恩。”荀彧脸上看不出什么激动,语气平静如常。

刘辩今天非常高兴,站起来道:“今天就到这里。”

王允一见,急急抬手道:“陛下,董卓……”

刘辩摆了摆手,阻止了王允的话。

不止王允不甘心,杨彪,荀攸等人同样想要继续谏言,眼睁睁的看着刘辩走了。

一众十多人相互对视,一肚子话说不出口,只能陆陆续续相继离开嘉德殿。

刚走出门口,潘隐忽然从里面追出来,看向荀彧道:“荀侍郎,陛下有请。”

荀彧还跟在荀攸边上,正在低声说话,闻言回身,向潘隐走来。

潘隐却对他一微笑,径直走向了荀攸、钟繇、何颙等人。

荀攸对这位大长秋,相对于其他人的敬而远之,则稍微亲近一点,抬着手,疑惑道:“大长秋这是?”

潘隐笑容渐多,走的十分近,抱着手低声道:“蔡小娘有孕了。”

荀攸,钟繇,何颙三人听着一怔,蔡小娘?蔡邕之女?她有孕,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钟繇看着潘隐的脸色,陡然双眼大睁,继而凝色的上前,同样低声道:“是陛下的?”

潘隐含笑不语。

荀攸,何颙等人跟着反应过来,联想起之前刘辩时不时跑出宫,心头忍不住的激动起来,相互对视,振奋之情在脸上写的满满当当。

帝王子嗣向来无比重要,堪称‘国本’,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如果那蔡琰诞下皇子,朝廷的气氛将会为之大变!

潘隐见着几人的神情,转身又与荀彧道:“荀侍郎,请随小人来。”

荀彧面色不动,随着潘隐走向景福殿。

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