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②(2 / 2)

就博主个人的历史观而言,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对没有真正登基的太子抱有太多的政治想象,不仅仅是扶苏,而是囊括我们这个专题会提到的所有悲剧太子。

悲情人物固然可惜,但做太子与做皇帝差别那可太大了,一个登基之前情绪稳定表现很好的人,谁能打包票他成为皇帝后依然如此?当然啦,像杨广那么能演的还是少数人,但我们都很清楚,权力会改变一个人。

不只是负面的、心性上的冷与硬,还有一些积极的东西,他的眼界与考虑方式。

帝王治国,统御天下,韩非子说“法、术、势”,《帝范》说“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帝鉴图说》剖析圣哲芳规与狂愚覆辙,理论性的东西总结出来太多了,但谁也不知道真正坐上那个位置该如何操作。】

唐人闻天幕,感叹不已,李世民更是神往:“那《帝范》也不知是个人所写,竟将人君之道写得这样深远透彻,今日能听此十二项,也算生逢知己,恨不能与其共饮一盅!”

李治默默,怎么感觉和耶耶在做的也没什么差别……

唯有李承乾撇嘴,为君一道,自是天子教授于继任太子的,天幕如何就这样大大咧咧放出来,让这许多人得见?

·

各时空都有帝王借此教子,也有人听到这长篇大论便觉无趣,李隆基听闻这熟悉之语,一边对着太宗言论行礼上香,一边在心底不以为意。

朕难道不知道皇帝该怎么做吗?朕身为皇子龙身,知道的比你们这些后世小民清楚多了,没看到城内一片国泰民安盛世气象吗,那都是朕勤勤恳恳的结果啊。

但知道和做那是两码事,朕都努力了这么久,百姓也过得这么好了,大家进献珍稀宝物与国色女子不是应当的么。朝臣就是不懂事,今日居然还有人非议花鸟使。

太宗在上,您说的确实有道理,朕也都这么做了,如今稍微享乐一阵,也不算什么。

李隆基恭敬地对着天幕上的《帝范》文字进香,宫内自是用上好香料,但这三支供奉太宗的香却愈烧愈慢,没过多久便熄了烟。

高力士躲了出去,不知另一重时空的太宗是何态度,但光看这香,便知其不是很乐意见这子孙。

·

嬴政却直视扶苏的眼睛,只问:“日后你若当真登基,大秦将走向何方?”

他的长子在天幕映照之下行礼:“实是不知。但无论怎样,总归是一个在强与盛的路上坚定行进的大秦。”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皇帝,除了某些特别不要脸皮的人,也没有第二次做皇帝的机会了,各种东西都很陌生,经济军事政治都要换个角度去考虑,不是当太子时接触到的那样啦。

很多人心性是很好,理论是很优秀,但有些人上位之前还跟爷爷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呢,听起来就很nice啊,爷爷大为感动夸他纯孝,结果人一上位唰唰削藩,根本没给后路的。

历史是一条不会回转的河,我们对这些未曾上位的太子到底了解不多,分析其死因算是正常历史考究,但预测其功绩就没啥必要。毕竟我们既不会知道他们真正登基后如何爱民或祸国,也不会预料他们在经历当时代的大事时会如何抉择。

唯有以古人为鉴,哀之,鉴之,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