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交锋(2 / 2)

被现代人骂了几十年生他不如生块叉烧,但把这段故事剖开看,本质是年轻的儿子与盛年的母亲之间的交锋。

刘盈在这段历史中的“仁”看起来已经完全超出了大家理解的范围,你妈为你费心筹谋,你在这里搞背刺给敌人送温暖,看起来傻得有点荒谬了啊。

但这种近乎荒谬的“仁”,正是刘盈要表现出来的。

吕雉前期的政治风格我们是清楚的,很强烈哈,当年和刘邦一起搞死不少人,把大臣剁肉酱分下去震慑,大家不说恐惧,至少也有点怵她。

——这时候,新帝表现出的和善温厚就很能吸引人了。

一个名正言顺的正统帝王,对曾经和自己有纷争的弟弟都如此友爱,甚至会为敌人的死去流泪惶恐,对太后的狠心深恶痛绝,好一个能让臣子们依偎的宽大肩膀!

除了压不住强势的母亲,简直是最好的保护伞。既然新帝抗衡不了太后,他们这些臣子加入他,不就成了么?

世上也许有无缘无故的圣父,但刘盈绝对不是那种人。他也并不是所谓的基因突变,一对老虎生出只小绵羊,而是从登上帝位后,就目标明确地直指其母了。

比如刚刚提到的“买爵免死罪”,推出于惠帝元年冬,刘如意死后不久——太后刚杀完赵王,大家非常慌乱,生怕曾为赵王说过话的自己遭殃,皇上就给了一条赎命的法子。

啧啧,这不得日夜感念君王恩典吗,顺便还要骂几句太后狠心。

就像把曾经为自己死谏的太傅一脚踢开一样,刘盈为了自己的声名,并不在乎母亲如何。太后越刚厉,越能显现出他的宽和善良,臣心所向,善名远播。

这样将母亲当做踏板的举动,谁能说他不是刘邦亲子?】

吕雉微笑着将酒爵置于案上,轻碰一声,群臣俨然低头。

“皇帝为人君,自然要个好名声。”

刘盈面白如霜,看堂下众卿之态,他便知晓自己已失败,宽和仁慈固然好,但有些恐惧刻在心上如影随形,哪怕忘却,一个照面便能再忆起。

太后轻轻扫过一眼:“皇帝失态了,且去休息吧。”

【所谓刘盈被吓到从此不理朝政这个说法,一般认为是后世为了抹黑吕雉故意塑造刘盈的受害者形象,赵王母子头两年就死了,惠帝后面几年也没咋样。

他的早衰,更多意义上是发现自己实在掰腕子掰不过吕雉,心里又怨给权力的老爹又恨不放权的老妈,愁苦日久而亡。

情感上大家唾弃他的叉烧行为,理智上也不太能理解他的迂回操作,因为还是很叉烧。

一个皇帝仁弱不可怕,恐怖的是他将仁作为武器,只对准母亲,打压太后抬高自己,再深究本性,依然不是刚直帝王。

但好在,他很快便死去了,没添几年堵。

其实戚姬之死在这段历史中占比实在不大,论起狠毒来,中国古代男人发明的折磨人的酷刑多了去了,凌迟,剥皮,炮烙,以开水烫人,然后用铁梳一次次细细梳下血肉,秦末大家野性未消,项羽还要把刘邦老爸煮成肉羹呢,为什么只有人彘一直被提及?

男人对女人的窥探欲造就这一切,一个曾经鲜活的美人变成这样,对他们来说既满足了猎奇心理,又让他们认为两个女人争风吃醋以致虐杀情敌,可以把“政治”降维成“宫斗”。

于是他们对这个故事大书特书,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神态,去放大这一切,妖魔化这个执政的女人,一代又一代书生的笔,记载一个又一个女主善妒而恶毒,诛情敌,掐亲女,淫//乱朝堂,真真假假,混于纸上。

但没关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惠帝死后,依然是吕雉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