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长得有点吓人(2 / 3)

每次进来她总想起徐美丽透露有男朋友时说过的话:“我男朋友长得有点吓人。”

白振华那边,他眼前的《千里江山》比柳海东描述,比视频或照片里看到的更加令人震撼。

整幅长卷徐徐展开,画中峰峦叠秀,江河浩荡,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也有乡村野墅、市井繁华。

这么巨幅的画作,放大它的每一个局部,竟能自成一体。

令人惊叹的细节和艺术价值,完全体现出了日出东方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画作中的每一个局部,无论是人物、场景还是图案,都是根据整体构思精心设计的。

这些局部在放大后,不仅具有独立的美感,还能为整体作品增添深度和层次。

正是这些局部细节的完美结合,使得整幅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苍松掩映的瀑布,带有仙气的山峦,甚至每片树叶,深浅明暗各有变幻。

村落、廊桥,隐匿其中,笔触精致。

仅仅一个乡村场景,就让白振华痴迷。

它宁静而美丽,隐藏在绿树环绕之中,廊桥横跨溪流之上,其笔触精致。

这不仅仅是一幅自然风光的画卷,更蕴含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沉淀。

廊桥在南方特别常见,不仅起着交通的作用,也是村民休息、交流的场所,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振华在《千里江山》里看到了这首诗,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

果然还有下文!

意境圆满无暇!

随后,白振华又看到了《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最后两句,终于看到了。

白振华有种死而无憾的感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出东方心中有愁,有孤独,这种愁苦和孤独让人敬畏。

再看下去,白振华内心更加震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此诗,白振华认为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

人生苦短,朝暮间青丝白雪。

生命的渺小,人生的短促,似乎是无法挽救的悲剧,让人叹息感伤。

但紧接着便逆转: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因为能够解忧的唯有金樽美酒。

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度愤慨而又极度豪放。

前几句便是喷涌而出的激情,宏伟壮观的气势,一涨一消的感情落差,昂首天宇的无穷悲慨,犹如天风海雨般迎面扑来。

在日出东方眼中,源远流出的黄河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永不复返。

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在整个宇宙的时空概念中,人的一生是倏忽即逝的,高堂明镜之中发现自己的华发,是多么的悲哀。

“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之间的事,太过于短暂和残酷了。

实际上人的一生和整个宇宙的发展比起来,也确乎如此,这只不过是一种巨人式的感伤,一种更为豁达,更为清醒的意识。

诗中所蕴含的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体察,所充满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令人惊叹。

古今文人骚客,写黄河的数不胜数,只有这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似乎才算是黄河之美的真谛。

时间如此匆匆,人生如此短暂,这样的良辰美景,诸位不举杯痛饮还等待什么呢?

喝酒后,日出东方的兴致越来越高,越来越狂放无拘,连杯豪饮,感情更加热烈,宴会达到高潮,诗的句式也变得短促,旋律也更加快捷。

这种朦胧醉意中的忘形,也表现了老朋友之间无拘无束、尽倾肺腑的真挚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钟鼓馔玉”为功名富贵的代称。“钟鼓”指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饮食的精美和享受的侈豪。

但是,这些在日出东方看来也是不足为贵的,他的愿望是常在醉乡,不想醒来,因为醒来更觉无路可走,那将是最痛苦的。

原来,他的内心不仅孤独,还很痛苦。

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特别强,诗中那鲜明的、极富个性的抒情形象,那充沛豪迈、汪洋恣纵的激情;那天风海雨、大起大落的气势,具有震动古今、慑人心魄的美感力量。

全诗感情充沛壮观,抒写淋漓尽致,确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一泻千里,奔涌浩荡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