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陇西急报(2 / 3)

榆中失守。”士卒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递到楼缓手中。

楼缓打开一看,整个人一下子惊的站了起来……

赵国攻打榆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早在一个月前,秦国就收到赵国攻打陇西郡的消息了。

不过秦国上下并没有担心。秦国发现赵国的贺兰郡位于秦国后方之后,就预料到了这一天,并有所准备,不仅在边境设立要塞和烽火台,还往陇西和北地郡派了六千大军驻守。

等到秦王稷收到赵军攻打榆中的消息之后,又增派了四千大军。

也就是说,陇西和北地两郡,有足足一万大军。

而赵军的数量,也不过才一万而已。

双方大军数量差不多,秦军又占据守城之利,还是冬天,天气寒冷,将士们士气低迷,想要攻下榆中几乎不可能。

事实也确实如此,乐间率领赵军打了近两个月,没有任何破城的迹象。

秦国上下更不担心了。

十二月之前都无法破城,到了十二月份,天寒地冻,万里冰封,来自大漠的冷风能冻死人,士兵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这时候别说攻城,赵军如果不想冻死在外面,就该撤兵了。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赵军攻破榆中城了!

“榆中失守了?这怎么可能?”子楚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秦国在陇西和北地两郡布置了足足一万大军,光是榆中城,就有七千守军,而赵军也不过才一万人。

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在秦国这边,赵军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破榆中县。

“和老夫说说,榆中怎么丢的?”楼缓沉声问道。

“小的……小的也不是很清楚,小的只知道,那天天特别冷,天空还下大雪,有的兄弟们都冻死了,赵军突然发起了进攻,我们拼命抵挡也不是对手……”士兵说道。

“你先下去吧。”楼缓对士兵说道。

“诺。”

“河西走廊绝对不能有失,这时候只能禀报大王,从前线撤兵了。”楼缓沉声说道,陇西不单单是秦国的一个郡那么简单,更有秦国最主要的马场,以及扼守整个秦国的经济命脉:河西走廊。

陇西以西就是河西走廊,一旦陇西失守,秦国就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过去两年中,秦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河西走廊,一匹普通的蜀锦从河西走廊运送到西域之后,价格至少翻十倍以上,让秦国赚的盆满钵满。

秦国绝对不能失去河西走廊。

“来不及了,等到信送到大王手中,再调兵前往陇西,最快也要一个月,到那时,陇西早就被赵军占领了。我国一旦撤兵,五十万四国联军一路能从前线打到关中。河西走廊不能失去,但关中更不能出问题。和陇西的一万赵军相比,五十万联军才是我秦国大患。”子楚说道。

“那王孙觉得该怎么办?”楼缓问道。

“咸阳还有多少兵?”子楚问道。

“六千。”楼缓说道。

“给我四千,再征派六千壮丁给我,我去支援陇西。”子楚坚定的说道。

榆中失守,对秦国来说是个劫难,但对他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秦国最注重军功,如果他能够在国家危难之时,站出来击退敌军,将会赢得大部分人的支持。

即便秦王稷真废了他爹,也不得不考虑他。

“赵军主将是赵国望诸君之子,曾经的燕国名将乐间,王孙有把握击败他?”楼缓问道。

“没有把握。但此时我秦国所有名将皆追随大王在前线打仗,我身为王孙,自当守卫国门,抵御外敌,即便身死,岂能退缩。”子楚目光无比坚定。

“既然王孙已经决定……三日之内,我会为王孙召集一万大军。”楼缓说道。

“多谢太傅,那我回去准备了。”子楚说道。

……

话说乐间那边,在收到赵括的命令之后,便招募士卒,出兵攻打秦国陇西。

赵国占领贺兰郡之后,便开始派人探索四周。

西面是贺兰山,翻过贺兰山是大漠,东面是草原和沙地,南面则是一座又一座大山,一道又一道沟壑,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头。

这些巨大的沟壑之间,会形成一块块平坦的高地,被当地人称为原,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居住在原上,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两座紧邻的原,看着很近,却能够跑死人。

大山沟壑的另一头,就是秦国。

如果只有乐间自己,很容易就能翻过这些大山沟壑,但带领大军就不一样了,他必须保证大军能够顺利的抵达秦国边境,拥有足够的战斗力去攻城和作战,同时还要保证粮道的畅通。

但这里的地形对于运粮来说简直就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好在这个世上有一种神奇的职业,名叫商人。为了经商,他们往往能够穿过荒无人烟的大漠,人迹罕至的森林,危险重重的大山,去寻找一条从来没有人知道的道路。

很早以前,朐衍人便沿着河水与居住在上游的月氏人进行交易,后来朐衍被赵国所灭,月氏被秦国所灭,他们的地盘也被两国占领。

但中间的商道却被商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