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七 虏酋伏诛,谋出路(1 / 2)

“卖报卖报~王师收复沈阳,虏酋伏诛。”

“朝廷调集大批精干官员北上,准备开发辽东。”

“朝廷改辽南为辽宁省,改奴儿干都司南部为吉宁,黑龙江上游流域为岭东……”

报纸上,画着新设三省的示意图,辽宁东部跨过了鸭绿江,而北隅省的西北角嵌入了吉宁省。

这样划分,北隅省叛,辽宁可由南岸出兵,而吉宁叛,北隅可从西北高原出兵。

地理制衡,大明内阁玩的很明白。

百姓们对这个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朝廷招募移民的条件。

辽河上,温体仁看着两岸忙碌的军兵,感慨万千。

这才多久啊?

满打满算四个月,皇帝已经杀到了松花江边,而沈阳这边已经恢复了生产。

说明了什么?

说明建虏败的很彻底。

但凡建虏还有余力袭扰,明军肯定忙着围剿,而不是出来种田。

“前面就是沈阳~”

一声尖叫,打断了温体仁的思考。

沈阳城出现在视野里,移民们欢呼雀跃。

他们本来是去北隅省的,临时改成了辽宁,然而他们并无不愿意。

因为辽宁这边给得田更多。

六十亩。

而更北边的吉宁给八十亩,岭东给一百亩。

通过不同田亩,吸引移民往北去。

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就在辽宁。

这里本来就是辽东都司,大明实际领土,而奴儿干都司虽然也是大明领土,却有名无实。

比如原建州卫,朝廷委任各部首领为指挥使,俾仍旧俗,各统其属,并不直接治理。

与土司一般无二。

比较危险。

所以百姓们不愿意去。

到了沈阳城,万余百姓陆续下船,在军兵的指挥下列队进城。

分配住房,提供饮食,检查身体,有条不紊。

第二天,所有健康的百姓集合。

“现在按照约定分田,每户六十亩,一亩不缺!”薛国观开门见山地说道。

“全凭官人做主!”百姓欢呼雀跃。

好日子要开始了。

出城认识自家的地,打上地桩标记,领取工具,十户人家配一匹马,抓紧时间抢种。

五月了,种豆子、番薯、玉米还是能收一些的,再不济也可以种菜腌起来。

五千百姓,要是在建虏,非得十天半個月才能安排妥当,但是大明在军兵们的协助下,一天就搞定了。

全军普及教育,简单的政务处理起来都是得心应手。

纳邻河溿,皇帝看着随风摇摆的秧苗,笑道:“建虏真是讲究啊,走之前还把水稻种上了。”

“都是陛下领导有方。”吴三桂说道。

这马屁,太僵硬,左右不忍直视,皇帝都大呼愧不敢当。

“莫非你们以为我吴三桂是阿谀奉承之辈?”吴三桂气呼呼地说道:“这些田是不是刘宇亮主持的?刘宇亮是不是陛下安排?那么这些田是不是陛下的功劳?”

三连问,逻辑缜密,根本不能反驳。

“确实是陛下的功劳。”尚可喜挠着头,总感觉有些不对,却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还不明白吗?”皇帝笑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朕是为了就食于敌才赶走刘宇亮的啊!”

你不是因为不爱读书才赶走刘宇亮的吗?

诸将心悦诚服,拜道:“陛下英明!”

“陛下~”杨威利打马而来,拜道:“启奏陛下,臣领兵警戒,有野人女真使鹿部人来,让大明军队离开他们的领地。”

“大胆!”吴三桂气坏了,骂道:“蛮子不忠不义,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

莫说现在,就是以前,奴儿干都司也是大明治下,贼子岂敢驱赶王师?”

“陛下,臣请领兵扫荡各部,以巩固地方。”尚可喜拜道。

大明前进的脚步暂止于此。

兵力不够用了,必须先把后方稳定了。

皇帝表示不着急,道:“建虏占据此地时,他们四散而逃,流离失所,大明军队收复失地,他们哪来的勇气说这片地是他们的?

告诉来人,主动接受编户齐民者,如大明百姓一视同仁,但说半个不字,鸡犬不留。”

“臣遵旨。”杨威利打马而去。

“陛下。”杨御蕃说道:“西海女真虽然已经开化,却素来桀骜。

建虏屡次攻打,不能使其屈服,陛下欲令其编户齐民,只怕不容易。”

“朕从来不独裁,一直都是给人选择余地的。”皇帝笑着说道:“不在官府编户,就去地府销户,看,是不是很开明?”

皇帝很开明,但是女真问题确实不好解决。

部落多、分布广、藏在荒野山林……建虏与东西女真习俗风俗相近,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也没把各部彻底收复。

大明就更难搞了。

好在,刘宇亮为了开垦田地,把几个平原地区来回扫荡了许多次,各部女真投的投逃的逃,如今女真人实在谈不上是个敌人。

“我料定各部女真必然不服明国统治,依旧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