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一 貌似可以先卖一遍(2 / 2)

兵拿下了谅山城,定然不会拒绝使者,拒绝,就是莫氏想狐假虎威。”

“天使英明。”郑柞立刻安排人出使。

可不敢耽误了。

谅山可是升龙门户,真被北朝拿下手里,安南人睡觉都得睁着眼睛。

城里和尚庙外,莫敬宽莫敬完父子俩跪在袁崇焕面前,不断地磕着头。

砰砰响,一点不假。

袁崇焕放下茶盏,道:“多少个了?”

“五十八个。”姜瓖说道。

“才五十八?”袁崇焕很不满意地说道:“太慢了,八百三十一个,得到什么时候去?”

“上官,下官知错了,真知错了。”莫敬宽哀求道。

袁崇焕淡淡地说道:“你错不错,那是陛下决断,本督只是替治下百姓讨个公道!

你兴兵入侵上下冻州,掳我百姓,八百余生不见人,今天你不把头磕够,本督就杀你祭奠亡魂,以慰百姓。”

莫国百姓听了,面露惧色。

国王尚且如此,若是他们不小心得罪了上国天兵……不敢想。

广西兵则面露激动。

大家都知道惯例的,原以为莫氏父子来,也就是斥责一顿,最多押解进京,没想到袁总直接让他们磕头赔罪。

跟这样的总督,有干劲。

袁崇焕看着左右的降官,道:“传下去,即日起,凡是攻击、诽谤王师者,斩全家,左右隐瞒不报,同坐。

若一村多户参与攻击王师,全村尽诛,一个不留。”

听了翻译的话,降官身子一抖,同时跪下,道:“谨遵总督钧令。”

袁崇焕继续说道:“尔等自愿入国朝为官,忠心可嘉,然而言语不通是大问题,本督给你们三个月,不能熟练汉语者,以心怀叵测治罪,皆斩!”

“下官遵命。”诸降官应下。

“总督~”守城兵匆匆而来,道:“安南权臣阮氏兴兵攻来,已至城外。”

“传令,各军戒备,无需惊慌。”袁崇焕看向李九成,道:“李将军,派人告诉姓郑的,谅山,即日起属于广西都司,若问为什么,告诉他们,我袁崇焕说的。”

“是!”李九成兴奋地领命而去。

霸气。

跟着这样的主官打仗才爽。

跟着皇帝出行就很不爽,总是担心他会不会溜走了。

好在接到袁崇焕奏折后,皇帝一直窝在船里看地图。

想去辽东?

除非辽东无人。

至于先收了谅山……皇帝表示不需要考虑。

在宋仁宗之前,谅山都是国朝所属,至李公蕴成为安南国王后,不断兴兵北上,蚕食国朝领土,大有尽收邕、钦二州之势,后被击败,转而将其女嫁与土酋甲峒首领甲承贵,并封他为谅州知州,其子继续这个政策,最终化谅山入安南。

如今没有主权概念,但是默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地球都是大明的,你跟皇帝争论谅山归属?

“吃进嘴里的,怎么可能吐出来?”皇帝哂笑一声,又道:“如今,安南是不吐也得吐!”

“陛下,袁崇焕擅起边衅,罪过非小啊。”李若琳说道。

“为了拯救大明百姓,事急从权嘛。”皇帝主动解释一句,揭过了袁崇焕的罪过。

“陛下。”吴三桂拜道:“袁崇焕有贵州五千兵,京营两千兵,或难以据守谅山,臣请领兵南下支援。”

“怎么,手痒了?”皇帝似笑非笑。

吴三桂严肃地说道:“为陛下分忧,臣本分之事。”

“袁总督没有求援,说明他做了安排,无需尔等操心。

都说说看,郑氏后续可能有什么反应?”皇帝说道。

“若是袁总督不退兵,估计不敢和阮氏打了,对后续南征还是有影响。”

“不可能放手的,谅山以南一马平川。”

“倒也未必,纵观历朝历代包括本朝南征,地理从来都不是阻碍,若为大局考虑,其实可以退兵的。”

“事关紧要,袁总督恐怕要等圣旨……”

诸人议论纷纷,没有统一的意见。

袁总督确实是偷袭,但真要强攻的话,也不会费太多劲。

所以这件事要从全局考虑。

“陛下,臣不通武事,就不说这事,臣只问,郑氏还会把钱粮双手奉上吗?”雷跃龙问道。

“卿的意思,让郑氏出钱粮赎回去?”皇帝陷入了沉思。

三万军兵,一年四十万石粮食。

有五十万石粮食的话,基本够第一年用的。

第二年就可以收税了。

第三年应该能反哺国内。

这样计算的话,貌似可以先把谅山卖一遍。

用敌国的钱粮打敌国,真就没有比这更爽的战事了。

但是吧,皇帝不能骗人。

成祖骗安南人重立陈氏,结果这成了安南人反抗的一大借口,皇帝要说把谅山卖了,说不定就成了以后公投的借口。

甚至都不能暗示,必须袁崇焕自己想办法,而且不能阻碍后续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