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八 建虏撤军(2 / 2)

后面,偏头就能看到首辅脸上带笑,感觉很气。

这老倌,嘲笑自己。

皇帝要是能读懂毛总心思,非得抽他两鞭子不可。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没有首辅支持,建個屁枢密院,当个屁的枢密使。

走了一截,忽然看到宋应星带着几个人在田里忙着,皇帝扭头说道:“行了,你们先回去吧,不用跟着了。”

“陛下,礼不可废。”首辅劝道。

“朕去田里看看,你们别跟着耽误事。”皇帝顿了下,补充道:“朕绝对不跑了。”

“如此,臣失礼。”首辅打马而去,诸臣跟上。

这年头,不会骑马的连接驾的资格都没得。

据说国子监正在论证把骑射列入必修课,是不是真的不好说,国子监生们争相练习骑射却是不争的事实。

没等皇帝下马,宋应星已经迎了过来。

“长庚。”皇帝亲切地叫了宋应星的字,问道:“怎么来这里了?”

“臣失礼。”宋应星告了声罪,回道:“臣听说有户人家的豆子长的好,特意来看看。不是新种子,只是追肥得力罢了。”

“最近可有什么进展?”皇帝问道。

“无甚进展。”宋应星回道:“去岁自琼州寻了稻种,尚未种植,能否培育出杂交稻种,犹未可知。”

“此事非短期之功,还得培训一批技术人员。”皇帝说道:“事事亲力亲为,迟早是个诸葛亮的下场,不可取。”

“臣受教。”宋应星在水里洗了手脚,穿了鞋子,上马陪在皇帝身侧。

今年春天不算风调雨顺,但是有大量水利,随便一看就能看到水车,整体灌溉得力,田里的麦子豆子等长势喜人。

期间夹杂着大片的番薯与玉米地,长势同样不错。

“去年,百姓不知番薯与玉米的好,又受限于种苗数量,因此栽种不多。

今年仅京畿地区,栽种超过二十万亩,待到收获,不只可以解决饥荒,还能饲养许多猪牛羊。

臣估计,今年京师的肉价粮价必然下降。”宋应星说道。

“果真如此,司农监首功。”皇帝说道。

“功在陛下。”宋应星说道:“玉米于元朝时传入国朝,番薯进入国朝亦有五十年,然而仅陛下烛照万里,敕令推广。

纵观历代皇帝,爱民者无过于陛下……”

吧啦吧啦……

李若琳侧目而视。

万万没想到,外边看着老实巴交的,拍起马屁却如此丝滑。

服了。

皇帝笑而不语。

臣子说实话,就该嘉奖。

忽然,皇帝驻马,看向路边的一块田。

“陛下,此乃土豆。”宋应星回道:“其产量不如番薯,藤蔓不能做饲料,因此未曾推广。

但是李经历试种后发现,其易活耐寒,在辽东长势尤佳,一亩可收三石左右,司农监已经派人前往辽东,协助推广。

或许明后年,辽南粮食可自给自足,无需朝廷运粮。”

听到这个名字,皇帝不得不感慨李佳诚运气好。

若是土豆真的能解决辽东粮食问题,又是大功,加上安置移民、保障后勤得力,升一级妥妥地。

按照这个速度,三十多就能入阁,而且是一级级爬上去的,比冯尚书这种幸进之臣稳固太多了。

闲话间到了京城前。

依旧是热闹非凡。

其中一间正在修建的房子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二层小楼。

小楼并不稀罕,稀罕的乃是这栋楼的主体是青砖,柱子似乎是水泥灌注的?

主持的官员过来,拜道:“臣军器监城池司主事宋应昇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皇帝夸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工农兴盛,国家安泰。你兄弟一工一农,相得益彰啊。”

“臣微薄之力无足轻重,全赖陛下指导。”宋应昇回道。

“给朕说说,这可是水泥?”皇帝问道。

“确实如此。”宋应昇回道:“以竹为筋骨,水泥为肉,坚不可摧。”

“如何用来修房了?”皇帝问道。

宋应昇回道:“产量低下,价格高昂,修城代价太大,因此臣合计着推广民间。

需求多了,利润丰厚,民间商人自然踊跃投资,生产多了,价格降下来,再用作筑城不迟。”

“老成持重之举,甚好。”皇帝夸了一句,又道:“卿兄弟难得一见,今日相逢,朕给假半日,以为团聚。”

“臣谢陛下恩宠。”两兄弟拜下。

打发了两兄弟,皇帝打马而去,直奔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