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七 下雨了(2 / 3)

“臣奉诏。”徐光启应下。

陕西米脂县衙前,钱谦益躺在地上,双臂平摊,任凭雨点打在脸上。

下雨了。

辛苦近一年,还不得享受享受?

“主人,小心风寒。”钱二匆忙撑了伞过来。

“别管我,让我冷静一下!”钱谦益声音有些嘶哑,却压不住内心的激动。

终于能回京了。

鬼知道这几个月是怎么熬过来。

本以为赈灾易如反掌,结果钱粮筹不到,老天爷又不给脸,滴雨未下。

天天跑工地。

阁老预备活成了包工头,自掏腰包垫资的包工头,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风吹日晒之下,成了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糙男人。

如今这模样,去秦淮河听曲肯定得花钱才能进门。

别提多苦了。

“老爷,我给你准备热水去。”钱二收了伞,回去烧水了。

“嘿嘿嘿~”钱谦益傻乐一阵,爬起来进屋洗澡。

屋檐下水柱嘀嗒嘀嗒,钱谦益哼着小曲搓着澡。

差个姑娘。

没关系。

好好洗,洗的香喷喷,回京后有的是好姑娘伺候。

老天爷没耍钱总,雨虽然不大,却一直没停,各河流肉眼可见地聚起了水。

各官府不约而同打开粮仓,取出粮种,分给百姓耕种。

一时间,陕北似乎恢复了活力,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山西井陉道苇泽关前,孙小大怔怔地看着天空,任凭泪水和着雨水往下淌。

没有人嘲笑他。

附近的移民包括家人多是这幅模样。

下雨了。

贼老天。

终于舍得下雨了。

有喜悦,更多的是愤怒。

下雨,来年可活,若是早两个月下雨,大家不用迁徙,不会有那么多家人死在路上。

于二娘依偎进男人怀里,问道:“相公,我们还能回去吗?”

“为什么要回去?回去干什么?”孙小大如此问自己。

走了这么远,马上进入北直隶,怎么可能调头回去?

而延安府一些尚未出发的百姓则闹着要回去。

脚放快一点,回去正好播种,来年就能安心地过活了。

张辇匆忙赶来,把闹着要回去的百姓聚集一处,道:“你们现在回去,有粮种吗?有过冬的粮食吗?”

“大老爷,把我们路上吃的给我们,不就可以过冬了吗?”有人叫道。

“朝廷供给迁徙的粮食,分布于各个休息点,延安府这里,有三百石。

尔等五百户,平均一户六斗,勉强够做种子,你们打算喝西北风?”张辇问道。

“大老爷开恩,我们真不想走了。”

“朝廷不能见死不救啊。”

“赈济粮食肯定被你们贪了,我要告官。”

百姓立刻乱了,哀求威胁甚至无理取闹。

“肃静!”张辇喝道:“要回乡的,官府绝不阻拦,并给三斗粮。

但是,你们要想好,三斗粮够不够活?

回去了,连柴草都没有,冬天能不能熬过去?

今天下雨,来年会不会继续有雨?

最重要的是,此时回去,朝廷以后不会再组织迁徙,朝廷不会把陕北迁空的,你们就是死,也只能死在家里。”

没有温言,只有利害。

别怪张辇心狠,实在是见多了死在路上的,已经没了心软。

百姓闻言,立刻陷入了犹豫。

有经验的都知道,其实入秋一场雨算不得什么,冬天下不下雪才关键。

而下雪,就要取暖。

陕北大地,放眼望去一片黄,根本没得烧,取暖只能靠抖。

抖的多,吃的多,没得吃了,抖不动,死逑。

遥远的辽南,皇太极怔怔地看着雨幕。

辽东也缺雨。

一场雨来,旱情缓解,百姓……哦,辽东没百姓,都是奴隶,那没事了……也不对,多收一些粮食,总能多养一些兵。

“聚将,议事!”皇太极沉声说道。

不一刻,诸将齐聚。

“今日大雨,南军铳炮可还能用?”皇太极问道。

“陛下,臣请为先锋。”岳托用行动表明了答案。

按照经验,下雨天铳炮用不了,当然也不是打仗的好天气。

道路泥泞器械难行且不说,甲胄特别是棉甲吸水后变得沉重,弓弩弦遇水会变松弛。

这些障碍,相对于明军铳炮失效都是小问题。

近战肉搏决胜负。

岳托等这一天等很久了。

“好!”皇太极没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道:“各领本部,准备出击!”

杨肇基收回望远镜,下了城墙,到了防御墙前。

马钦正在调整遮雨棚布的角度,让雨水不会聚集在中间往下漏。

“怎么样,有没有影响?”杨肇基问道。

“骠骑!”马钦行礼后,道:“除了视野不好,别的不会有影响,火铳那边影响大一些。”

“我们能克服。”杨御荫走过来,敬礼后,道:“京师的时候就试过了,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