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 道路千万条(陆周盟主1/10)(2 / 2)

但还是那句话,势大难制,尾大不掉。

就算郑芝龙不会割据,但是其掌控全部海军,东番的税收算谁的?

账越多越难算,最后只能以刀枪清算,没来由的内耗,完全没必要,不如从开始就绝了郑芝龙的念想。

当然,郑芝龙或许没想到那么远,只觉得红夷船厉害而想跟上,但朝廷不能不防。

“东番山高林密,令李若星采购木材,溢价亦无妨。

户部调拨三十万,偿还郑氏军费,余者作为东番开府经费。

内帑拨三十万,采购木材运回胶州,并移民。”朱由检默认了史继偕的提议。

“陛下圣明。”史继偕夸了一句,又道:“茅元仪请于登莱水师中遴选二百精锐,提前进行训练,臣以为当行,请陛下圣裁。”

“可。”朱由检站起来,道:“宁可人等装备,莫让装备等人。”

事情说完,也快天黑了。

不打扰皇帝睡觉了,告退。

皇帝没这么早睡觉。

虽说内阁职权提升后,送进来的奏折不多了,但是不代表没有。

各地灾情汇总,东厂的官员暗访报告,各地军情,没有个把时辰看不完的。

今天皇帝都没看,而是盯着地图神游天外。

要给大明找出路。

帝制不容动摇,这是位置决定道路,改不了。

扩张势在必行。

然后呢?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

道路不确定,拳头大的说的算。

朱由检可不想自己儿子孙子被来回挂到绞刑架上去,倒也不是心疼,那个时候已经没心可疼了,主要是太不体面。

儿子?

朕还没儿子呢。

不想了,等儿子生出来再想。

回到坤宁宫,周氏左手托腮,右手摸麻将,一副百无聊赖地模样。

“今天这么早?”×2。

皇帝虽然比不上太祖勤奋,却也是朝五晚九的存在,因此皇后的牌局就酉时结束,回来洗洗刷刷,正好在被窝里等皇帝。

却没想到,今天这么早。

“有个难题想的头疼,先放一放,回来休息。”朱由检先说。

周氏接道:“郑太贵妃病逝,臣妾皇嫂和刘太昭妃一起操持后事去了,忙碌半日,方才回来。”

“嗯,辛苦了。”皇帝把周氏搂紧怀里,问道:“诸太妃情绪如何?”

郑贵妃死的蹊跷,稍微有点脑子的都能猜到怎么回事,皇帝猜到她们能猜到,因此问问诸人对此事的看法。

至于郑贵妃多年积攒的珠宝金银,按照惯例瓜分了,皇帝不好问,也不适合问。

周氏自然不会揭穿真相,道:“陛下允许诸太妃出宫随子女居住,宫内无不称赞,下午替郑太妃办理后事时,李周等太妃都是感激莫名,倒也冲淡了郑太妃病逝的悲伤。”

朱由检犹豫了一下,说道:“太妃们年岁已高,安居宫中倒也无妨,皇兄诸妃正是年轻时,朕想着是不是给他们放出宫去。”

“陛下,此于礼制不合,若有风波,必为丑闻。”周氏严肃地说道。

皇帝这样打算,无异于给老哥发绿帽子,属于弟无恭悌,不是圣君所为。

“因此朕犹豫不决。”朱由检说道:“你与皇嫂商量一下,最近大校场空了,或可办个纺织厂。

给年老体衰宫女提供营生,亦可给宫里增加些进项,皇兄诸妃可参与其间。

若是诸妃别有心思,只需假死后易名换姓便可,倒也无需为难。”

“此事当与皇嫂商议。”周氏犹豫了。

女人还是懂女人的,这一晚晚的空虚寂寞冷,难熬。

周氏问道:“朝鲜敬献的那女子验证了清白,已经造册录名,且姿色颇佳,陛下什么时候宠幸?”

“立嫡立长啊,若是万一其先有身孕而梓童无出,皇室血脉岂非不纯?起码你和诸位贵妃有了身孕再说。”朱由检说道。

“只怕久无所出,内外有闲言蜚语。”周氏有些惆怅。

最近下载了不少种子,就链接不上,确实愁人。

皇帝能怎么办?只能多多操劳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