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盛唐风华(119)二更(1 / 4)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2755 字 2023-04-21

盛唐风华(119)
可以说, 宫里这些孩子,吸引了朝臣大部分的精力。
闹来闹去,还是女主在位, 对吧?这将来才是大问题。
于是, 真就是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宫里了。
在宫中教养的宗室子女,几乎都是透明的。
比如, 他们的一天是从卯时开始的。这个点,大臣们得开早朝了, 皇帝也得视朝了。而这个点, 皇宫里也早已经开启了一日的日常。
他们需要步行一刻钟才能从寝宫走到紧挨着南衙的学宫。这就是晨练了!路上别耽搁,每人只许带一个宫人伺候,东西可以叫宫人拿,但必须自己走完全程。而且,有时间规定!年纪大点的,当然规定的时间短。年纪小的, 规定的时间就长点。但不管是年纪大小, 如果不能快走,肯定会迟到的。迟到了, 就站着早读吧。
泽生和安生泰生住的远,住处一直没跟四爷和桐桐分开, 所以, 他们住的远了一半不止。但因为他们本就比别人早锻炼,所以,这么一来, 倒是公平了。
三个人赶到的时候也要跑的气喘吁吁的,才能赶上时间点。
刘炜之站在门口,看着一个个跑的狼狈的宗室子弟, 心里还怪不落忍的。可又不得不说,陛下说的是对的,身体很重要。先帝就是一个例子!所以,看着心疼也不成,都得先打熬出一副好身板才成。
其实,真要是有私心,把一个个养的孱弱才符合利益吧!但人家没有,人家就要宗室子弟至少康健长寿,那朝臣谁能说什么呢?
到学宫了,学堂得分两部分,因为年龄悬殊大。
像是泽生、李贤家的李光顺、李显家的李重福,李旦家的长女李寿,还有李上金家的李义珣,李素节家的李璆,这六个年纪相仿,他们能坐在一边。其余的在另一边。
其实都在一个学堂里,大殿里分东西,正堂是先生们的地方呆的地方。
来了之后,顾不上说话,先念书。
书念哪些呢?论语是必修的功课,学一学仁恕之道。
晨读背诵半个时辰,天亮了。就在学堂用饭,跟先生一起,吃什么大家都看得见。大唐衙门本来就管饭的,林雨桐没改,这事慢慢来,不是着急的事。
反正很简朴就是了。
四菜一汤,按照饭量打饭,要了就得吃完,不许浪费。
一般情况下,林雨桐会在这边跟孩子一起吃饭,吃饭不催,“细嚼慢咽,有助于养生。”
早饭用完,林雨桐忙去了。
第一节课,是刘炜之的,他得给讲论语。
讲完之后,得书法了。本来四爷是可以的,但是没用四爷,把李旦给拉来了,他的书法很有功底,你来教孩子们书法吧。
书法完了,得算法。国子监开算法课,用的是李淳风编纂的教材。桐桐为了给自家的孩子用,重新编纂了一套,以前府里的林州跟着孩子们一起学的,他可以做先生。
也算是给旧人一个不一样的身份。
这些都上完了,一大晌的时间就过去了。中午吃饭,吃完饭有两边的配殿,男一间女一间,一人一个榻,午睡去吧。起来便是琴棋书画,不要求都精通,但得会一点。要是发现实在不擅长,并不强求,选修也可以。
上完这个,还有实务课,每节课十份折子。
传阅完成,由武皇来讲折子和处理折子。
这对武皇来说,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体验。进来之后落座,看着一排排坐着的孩子,除了李上金和李素节的孩子,这都是自己的血脉呀!
可是,武皇觉得孩子们都面生的很。
就是对泽生也是几年前见了一面,哪个是哪个都对不上。
今儿这折子里有一份,是武皇赠送日|本猫熊的折子。
武皇半靠着,听了学官念了折子,就笑道:“知道这个日|本在哪吗?”
学官马上叫人搬了巨大的屏风过来,屏风上是巨大的版图。
武皇一下子就坐起来,然后站过去细细的看,“都过来看看,这便是大唐!”
大唐疆域广袤,这是孩子们从未曾接触过的。而今,就这么摆在了面前。
跟大唐的疆域比起来,日|本有多大呢?
李旦的长女李寿是正妃刘氏所出,乃是嫡出,在府里本就松散着长的。她大几岁,也不怎么害怕人,便道:“祖母,日|本不过弹丸之地,您何以待之那般客气!”
武皇哈哈就笑,看了孙女一眼,拉了她的手放在那弹|丸之地上,“看见了吗?你伸手一点,就能将其盖住,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它也是有用的。”说着,她拉着李寿的手朝边上稍微移动了一下,“这是高句丽,是百济,虽已征服,然不时总有事端来闹一闹。疥疮之疾,牵扯朝廷精力。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给他们边上,栓一只狼……他们要顺从,栓狼的绳子就紧着些。他们要不顺从,那就撒手。彼时,他们敌不过狼,依旧会回来冲着咱们摇尾巴的。懂了吗?”
康南大着胆子问说,“高句丽,小国耳,取它,有何用?”
武皇缓缓的点头,“这话问的好!一个小国而已,可这个小国跟咱们靠的太近了。自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