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饭局(1 / 3)

乱红[娱乐圈] 酥薄月 2317 字 4个月前

落下帷幕的B市荣兴电影节颁奖典礼仍然有着极高的余温,并且伴随不断释出的采访和物料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

其中最为观众热议的是本届奖项的幕后票数。

虽然往届也有这样的环节,官方会将评奖票池进行一个公开透明的统计和公布,但本届因为《怒云之上》的极大热门,的确加剧了票数公开后的余波,将一些毛绒绒的小毛病放大了无数倍!

其中不可忽略的争议包括但不限于:怒云报奖时,为了扩大赢面,进行了不破坏规则的「取巧」操作。一些二提、三提的演员本届入围的作品表现并不是那么如意,考虑到他们整体的贡献和水准,是否有评审出于「补偿」心态给了情怀票。甚至还有入选作品明明超过报名期限,却依然被提名在列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荣兴电影节官方就飞快给出回应:

不存在奖项填报方面的破坏规则行为。

剧组对演员角色的主、配之分有主观合理的考量。

多次进入提名行列的演员并没有所谓的「情怀补偿」优待,获奖与否取决于最终轮的投票。

不存在超过报名期限的作品,内地上映审批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时间,以报名时间为准,最基本的入选要求是华语电影,而不是本届范围内的跨度两年……

不得不说,这个瓜属实是没太吃爽!

颇有点儿寡淡无味、但勉强能解渴的意思。

官方认可了下放赛道的合理性,那么,钟情获封影帝就的确有稀释票数的一小部分原因,但整体上,大众还是充分肯定他在《怒云之上》中对于周谦行的演绎,并认同了来自官方的解释。毕竟学院评奖的都没说什么,观众说了有用么?

至于燕绥,观众对他一向都是高忍耐、高包容。

换了个赛道还能占满超过50%的票池,那说明什么?说明学院派认可他!说明大家眼光没错!同时,也说明小燕身上的确有点儿奖运——

不统计不知道,一拉表吓一跳!

从他出道到现在,经过了国内三大电视奖的提名,继而又拿到了第一个电影奖的提名,期间还有其他平台的年终盘点,甭管正规的传统大奖、还是网络平台,燕绥无一例外都拿到了奖,目前是保持着100%提名100%获奖的记录……

这份提中履历,表格里一溜儿的「提名」、「获奖」,直接把网友们看爽了!

“粉燕绥是不是很简单啊?只要美滋滋等着转发他的获奖通稿就行了?”

但燕绥粉丝却有苦说不出:爽是很爽没错啦。

可小燕老师的空窗期未免也太——长了吧!

“如果你们能忍受两三个月没组迅,没动态,不知道正主是在偷偷努力还是在悠闲抠脚,不知道他的存货什么时候能上映,不知道某某活动他到底参不参加,甚至要通过别人的后援会了联系到别人的工作室,再从别人的演员那联系到正主,去验证一个通告的准确性……如果这样的寂寞无边和渺无音讯你都能接受的话,那你可以无痛躺平追小燕了。”

那其他人会说:可是燕绥有实绩和荣誉啊!

粉丝们又是一声长叹:“或许吧,他自己都不是每次都出来领奖的,没准人家心里也不在乎这些虚名呢……”

吃瓜路人:你再显摆啊!

粉丝摇头继续长叹:“真不是显摆!你们不懂!”

荣兴电影节颁奖典礼后,燕绥再次失去踪迹,有人说他在电影节后面两天的观影厅出现了,看了两部片子,据说被导演他们追着求投资,把单纯过来观影的小燕老师整懵了,也有人说燕绥也准备收拾收拾转型给自己弄个新身份……

总而言之,这场盛大的热闹还没落下帷幕,有人已经悄然地提前离场。

荣兴电影节后,平台媒体几乎都在做总结。

其中,不乏一些自带立场的煞有其事地猜测:

是否这四五年里上映的电影都要活在怒云的阴影之中;怒云是否透支了国语电影市场的活力和新鲜感;是否这几年里想要冒头的生花会比以往更难出头;是否往后的剧集和片子想做到准确意义上的「爆」,各项成绩都要和之前的双剧王、怒云进行对标;是否应该在爆剧之上再树立一个现象级?

这话看似在夸在捧,实则在谴责所谓的寡头倾轧。

陈丹生本人很看不惯这种阴阳怪气,某次采访接了媒体的麦克风就开始输出:

“我本人是无比支持华语电影的进步和突破,无论是对外扬名还是对内市场的开拓,我也一直将这份信念牢记在心、视作己任。如今的渠道不比从前单一,传统的院线之外还有市场同样宽阔的网络平台,国内电影圈的天使基金如今更大层面地铺开了受惠面,帮助到了更多刚刚起步、又或者筑梦无门的电影人,他们也在努力向大众呈现自己的作品。反倒是一些好高骛远的人,永远在嫉妒别人的收获,而从不去检讨自己的落后……”

不嫌事儿大的电影人已经疯狂点赞了陈导的采访。

伴随着荣兴电影节彻底告一段落,有两个独立电影的小导演发文@了热心市民燕先生,感谢他的介绍和帮助,使他们获得了关键的引荐和投资,这才有机会登陆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