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十四章 为人臣者当忠于事(两更合一更)(2 / 3)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2040 字 2个月前

关道有失,西贼骑兵可将熙河路,秦凤路与鄜延路,环庆路一分为二。”
“之前西贼进兵泾原路素来沿葫芦河谷,从此地进兵路途宽敞,又是水草丰足,实为心腹之患。”
徐禧见官家所问不明所以,官家见此不由微笑,看似徐禧并不知章越提议泾原路出兵之事。
官家对徐禧道:“有人提议从泾原路镇戎军出兵,一路进筑堡寨至鸣沙城,卿以为如何?”
徐禧看了地图首先在镇戎军及德顺军和原州上都是宋军密密麻麻的堡寨。
徐禧道:“陛下,此距西人驻守的没烟峡和石门关极近,一旁还有西人天都山监军司,以往西贼入寇都是在天都山点集,我军由此出塞,便入西人心腹之地,当初定川寨之败不可不慎,但……”
“但什么?”
官家追着问道。
徐禧道:“西人进兵泾原路,便是看重葫芦川河谷水草丰茂之故,若我据此而有,以后西人在天都山点集,所有的粮草辎重便短了,无法补给大军。”
“不过陛下从此筑城太艰难了,西贼一定会不顾一切反扑的。”
官家闻言目光闪闪,他本身猜疑心重,方才用言语试探徐禧是否提前与章越沟通过。
但如今看来二人事先并未商量,而从听徐禧所言泾原路出兵利弊后,当即也看到了他所言的这一切便利。
徐禧摇头道:“陛下,从此一路进筑到了鸣沙城,粮道也是艰险,西贼必派骑兵从后抄掠,至少必须建十个,十个不成,十五个以上堡寨方能拱卫,这般消耗太大了。”
官家听徐禧言十五个堡寨,这又与章越所言不谋而合。
看来徐禧在章越幕中多年,尽得他兵法谋略之法。
“不过一旦建成,不仅可以占据鸣沙,北望兴灵,与西贼韦州接壤,大可借此为跳板以轻兵突骑袭击西贼心腹之地。”
“也可向西攻取天都山与熙河路会州联通,全面占据天都山沿线。”
官家听着徐禧的分析,不由露出悠然之色。
东西夹击打通熙河路和泾原路交通线,对于官家而言有等天然的吸引力。
夺取这里不仅可以为秦凤路,熙河路,泾原路三面屏障,还可以捣毁西夏南下点集的补给基地,并顺势控制这一带的蕃部。
最后以点带面,彻底威逼西夏。
官家对徐禧问道:“泾原路兵马如何?”
徐禧道:“自庆历以来,泾原路兵马便多马军,其中镇戎军顶在西夏最前线的边郡,兵马最精,但重兵在渭州一线。行将兵法后,一共九将,分驻各地。”
“此为守内虚外之策!朕要将九将添为十一将!”
徐禧听了官家所言犹豫,官家见了徐禧的表情道:“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徐禧谨慎地道:“陛下,泾原路之事还请三思,毕竟之前所议都从鄜延路,环庆路出兵夺取横山,收复银、夏、宥三州。”
徐禧的意思从泾原路出兵,等于动摇了之前决定,以官家左右摇摆的习惯而言,这显然不好。
哪知官家不怒反喜,反而笑着夸道:“徐卿真乃忠实之人!”
徐禧被官家突来的称赞弄得一时不知所措。
徐禧道:“臣鲁莽。”
徐禧离开后。
官家熟思,章越虽持缓攻之论与自己全面攻夏之论相左,但论到用兵精到无论徐禧,吕惠卿都不如他。
看来泾原路确有可行的地方。
此刻他想起章越那桶中之球的故事。
官家虽不知什么是贝叶斯定理,也不知道章越所言先验概率之事,不断补充新信息,得出一个后验概率,不断修正自己判断的道理。
但官家懂得什么是‘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一件事要想知道对不对,一定要先干了再说,然后不断用新的信息修正旧的认知,再用新的认知指导下一步行动。
至于新的信息,一面来自听言,一面来自对实践的正确认知。
其实往里面掰深了说,章越之论并无那么玄乎,朕已得其全部章法,不过如此而已。你章越要告疾便告疾去,朕不求你强起,还能控盘全局。
想到这里,官家将目光放在陕西路地图上,将从旁提起御笔,沿着泾原路泾水河谷方向上寻,最后出镇戎军方向向北。
最后官家手中的御笔在没烟峡,石门关之处停留了一下,然后圈了一个圈。
这一圈下去后,便是几十万民役被动员征发,十几万兵马整装北行。
天子之怒,伏尸千里!
……
章府之内。
章越安然自在地‘养病’。
虽说他还不到四十岁,但谁还没有个感冒发烧的时候。
章越丝毫不担心自己不在中书大权旁落,他于权位素来是既来之则安之。大丈夫要能上也能下,几起几落都是寻常事。
官家‘犯浑’,自己就没有必要惯着他。
一个人要敢于翻脸。一个人活着谨小慎微,不敢发生冲突,事实上该得罪的人照样得罪。
但话说回来,翻脸也是有技巧的。
切记一句话,你可以表达愤怒,但不可以愤怒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