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大结局九(1 / 2)

汴京小医娘 姒锦 1448 字 2个月前

第699章 大结局九
在辛夷准备怎么去大相国寺报信的时候,大相国寺已经准备好了祝祷大典。
诸国使节、大宋六品以上京官在赵祯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内外命妇全体观礼,场面极其壮观。
一个巨弄兽足香鼎置于大殿前方。
祭祀队伍最前面的人是赵祯。
接下来是诸番使节,大宋六品京官按品级排名。
则曹皇后则是带着内外命妇在旁观礼。这个时代,妇女不预外事,连祭祀的资格都没有。
傅九衢站在赵祯身后不远,与两府大臣在一起。
辛夷看了看傅九衢所处的位置,叫来段隋,附耳交代两句。
“这个差事办好我让郡王给你加薪。”
段隋眼睛一亮,笑得嘴快咧到耳朵。
高淼拉着辛夷在一群内外命妇中间站好。
“……帝王升坛,对神祝祷……上承祖宗,下顺人心,敕诸国使吏……”
太常寺丞蔡绍怀,双手捧着锦帛在照本宣科,祝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主持祝祷和祭祀的是惠治和尚。
他在祭台边上凝神而立,安静得如一尊雕像,一副得道高僧的感觉,双眼浩瀚、深远,要不是寂无那些话辛夷不会把这个人看成坏人。
段隋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低头说了两句什么,他点点头复又阖上眸子,认真聆听。
全场一片肃穆。
辛夷听不进去那些看似严肃其实没有什么作用的祷告文,视线不由自主落在惠治的头上。
惠治双手合十,低着头,看不出异样。
她看得出神,突觉一道目光朝她扫视过来。
在全场安静的氛围下,那个人侧身看来,显得突兀极了。
是高明楼。
辛夷掉头与他对视。
默了默,她不咸不淡地勾唇。
高明楼朝她露出一个笑。
“十一。”高淼低着头,提醒她,“他是外男。”
一群命妇站在一处,被一个外男直勾勾地盯着看已经够失礼了,她还与人家对视,若是落入其他人的眼睛里,不知会传出什么流言蜚语来。
辛夷知道高淼是为了自己好,嗯一声,低下头。
那束目光在头顶盘旋片刻,消失了。
蔡绍怀的祝祷文也念完了。
儿子失踪,让这位老父亲双眼凹陷,精神颓靡,念完长长的祝祷词,看上去疲惫至极。
合上锦帛,他沉了口气。
“请官家率群臣焚香祭酒,以敬天地、神灵、祖宗。”
一个内侍端着托盘,躬身上前走到赵祯的身前。
赵祯从盘中端起一个杯盏,回过身来,朝诸番使和群臣举了举,朗声道:
“而今天下太平,四海昇平,皆因诸国拥趸,众卿合力,方能有详和之乐。适逢上元佳节,朕与诸使、众卿举杯共敬天地、神灵、祖宗,祝祷太平盛世,国泰民安1
众臣齐声应。
“生民安乐。”
“官家仁厚1
“万岁万岁万万岁1
仪式到这里,接下去便是皇帝进香了。
惠治带着众僧,齐念经文。
一个小沙弥低着头,将香烛奉到赵祯的跟前。
赵祯今日病体违和,站这么久已然有些受累,掩袖咳嗽两声,这才上前。
眼看就要走向兽足香鼎,傅九衢突然一声厉喝。
“且慢1
众目睽睽下,他走到赵祯身侧,接过小沙弥手上的香。
“官家龙体有恙,闻香而咳,再近香炉只怕会加重病情。祭祀以诚为要,官家心意佛祖已尽知,这三炷香不如请人代点……”
场上哗然。
再是龙体不适,点三炷香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在座的臣子哪一位敢代表官家上去祭天?
不满的人道:“广陵郡王何故多生事端?”
又有人道:“难道广陵郡王想代帝王拜祭不成?”
赵祯听到议论,警告地瞪了傅九衢一眼,伸出手。
“朕还没到病得走不动路的地步。这香,朕亲自来点。”
傅九衢朝赵祯行礼,不轻不重地道:“内子曾言,官家此症,万万要避免香烛气味刺激,为官家龙体着想,还望官家允许……”
他顿了顿,掉头看向领着僧众站在不远处祷告的惠治。
“惠治法师德高望重,由法师代天子行祭再合适不过……”
惠治眼眸一沉。
众臣原以为广陵郡王是恃宠而骄,想要替代皇帝祭天,没有想到是让惠治去。
大家频频点头,觉得他说得在理。
一个和尚,方外之人,德高望重不说,对朝堂的权利拉扯没有任何影响。
“郡王所言极是。”
“请惠治法师1
惠治迟疑一下便拒绝了。
“老衲修行方外,不问世俗,德行更是不够,实在担不起这般重任……”
他余光扫一眼傅九衢,诚惶诚恐地道:
“既然官家龙体欠安,由东宫代祭为宜。”
赵祯眉头微皱,看了赵宗实一眼。
赵宗实知道这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