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认干亲(1 / 2)

汴京小医娘 姒锦 1066 字 2个月前

“堂堂郡王,愚蠢至此……”
傅九衢声音未落,辛夷那双冰冷的眼睛就满带杀气地朝他剜了过来,大有他再多说广陵郡王一个字不好,就要跟他拼命的架势。
傅九衢笑了。
她生气的样子比哭起来好看多了。
而且,她不再为那个虚拟人物伤心欲绝,他的心便不会再疼痛难忍。
气就气吧。
傅九衢轻笑一下:“没事,你的就是我的。”
辛夷坐在那里,脸色异常苍白,双眼直勾勾地盯他片刻,平静地说:“我的不是你的。你想在我的地盘撒野,就得为我做事。”
傅九衢的目光在她脸上停驻一下。
“行,只要你不哭,让我做什么不行?”
一句话说得轻松随意,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因此成为辛夷的免费劳工。
作为一个闲散郡王,他没有公务要处理,闲着也是闲着,辛夷决定将他废物利用。
一直以来,辛夷就想改良中成药,但研发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很多困难,技术、条件都是阻止她制造更高端药品的拦路虎。
但如果他有一个生物科技领域的专家就不同了。
傅九衢从小研究生物和药理,虽然他不是医生,不会替人看病,但医药同源,在药物技术方面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辛夷如此手上有钱又有人,不想错过机会,她要将精力全都转移到喜欢的医药事业上。
不然,漫漫长日,枯等一人,她该如何度过?
··
冬季来临,汴京城难得的平静。
大理相国的到来引发的风波,因为傅九衢的受伤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高明楼从汴河的船上一跃,从此人踪皆无,再无音讯。小报上对此有过几番辩驳,各说各有理。
有人说他已逃出大宋,投奔了大辽。
有人说他尸体喂了河鱼,导致汴河渔民营生受到影响。
众说纷纭,并不影响大宋和大理的盟友之谊,两国一起通缉此人,赏黄金万两,引天下哗然。
大理相国意欲和广陵郡王府结亲的事情,也在小报上闹腾了几天。
但很快,又一次偃旗息鼓了。
就在傅九衢入宫奉上请罪表的两天后,狄青也入宫面见了官家。
两个人具体说了什么,没有人知情。
但很快,狄青和夫人魏氏便带了上好的补品上门看望广陵郡王和郡王妃。魏夫人看到郡王妃,二话不说便是与她抱头痛哭。
据小报记载,魏夫人很是激动,一口一句“我的乖女儿,你受苦了”,那叫一个伤心欲绝。
事情传出去,汴京百姓很快又得到另一个消息。
原来那个长得像张小娘子的郡王妃,真的就是张小娘子本人,所以才会引来郡王钟情,执意要迎娶。
又有人传说,这个张小娘子在南征军中救过狄青的性命,这才认下了干女儿。狄青在此时做出这种举动,摆明了是要为张小娘子撑腰了。
那么以狄青的功劳,赵官家还能不卖给这个面子?
大理相国千金只怕要泪湿嫁衣了。
而且,狄大将军在民间是什么声望?那便是百姓心目中的战神,救民于水火的功臣。他认的干女儿,谁敢不高看几分?
于是,那些前阵子还口吐唾弃,说一个身世不明白的女子配不上郡王的人,转眼就换了口风,大赞郡王妃要医术有医术,要人品有人品,秀外慧中,是倾世难觅的俏佳人,与广陵郡王堪称良配。
新闻从不缺反转,人们津津乐道。
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春煦巷的张家人,正因为张巡和张家四郎蹲了大理寺狱愁云惨雾。
张正祥三番五次托了人情,想疏通案子的关节,然而却处处碰壁。以前和张巡交好的人,对他们家人纷纷退避三舍,官家亲自过问的案件,再多银子也没有人敢收。
结果便是张正祥闹腾一阵,人瘦了两圈,可是别说翻案了,连见一见大狱里的两个儿子都不行。
“我们老张家要断子绝孙了,要断子绝孙了……”
哭过闹过,张正祥突然醒悟。
怎么会断子绝孙呢?
他们老张家还有两个孙子,张一念和张二念。还有倾心于他儿子的福康公主,他怎么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对,我的大孙子,我们张家的大孙子,怎么能让别人给强占了去?”
··
辛夷是昨日才和傅九衢回到长公主府的,在药坊里住的时间长了,回到府中,竟有一种宛若隔世的错觉。
临衢阁里的一切,都留着九哥的影子。
那湖水之畔的三层书斋,落叶纷飞,萧萧凄色,“尤物书中人”几个大字在清晨的阳光中反射着令人晕眩的光芒。
窗影里,斑驳的光影映着书案边修长的影子。
龙团胜雪的茶香好似还在嘴里,散发着怡人的香味儿。暗香过处,那男子磁性悠扬的声音里满是笑意。
“书斋云鬓秀以餐,暖阳戏芯可销魂。十一,你我若得长长久久,该有多好。”
女子羞愤交加,嗔怪地踢他,慌不迭地理着乱发。
“看看你干的好事。这下我怎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