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别害我行不行(3 / 4)

。她不懂,一国皇帝这么闲的么?一个庶出的孙子也这么关注,皇帝到底有多恨先皇后?!涉及到孩子,初为父母的两人都有些控制不住情绪。“必须要送么?”王姝知道古代圣旨的公信力,也没说什么抗旨不遵的话。毕竟不是谁都有资本挑战皇权的,萧衍行这个真皇子都能杀,旁人更别说。“先拖着。”萧衍行脸黑得能低垂墨水,压制住喷簿而出的怒火,“别担心,我来挡着。”王姝担忧地看了他一眼。萧衍行伸手将人揽进怀里。他部署了这么多年,总不能连妻儿都护不住。原本他打算韬光养晦,先将西北治理好,再慢慢图谋更大。如今看来他手段还是太和缓了。上面的人不解决,惹出来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是时候拱一把火了。他的一双眼眸幽沉如深渊,仿佛投不进半束光。拍了拍王姝的后背,萧衍行安抚地亲了亲她的额头。“莫担心,万事有我在呢,我不会让你和孩子受苦的。”清淡的嗓音,比什么话都靠谱。王姝垂在身侧的手缓缓地抬起,抱住他。许久长舒一口气,点点头:“嗯。”……皇帝想见庶长孙确实是心血来潮,却也并非无缘无故。王如意迟迟收不到王姝的回信,心里着急。在一次皇帝来看小公主的时候,故意提起了王姝的一对孩子。虽说王姝并未在信中提过孩子的事,但萧衍行为王姝请封侧妃,王如意还是知晓的。兼之皇帝特意下诏书,将世子之位按在王姝所出的长子头上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王如意在后宫也有听说。“听说那王侧妃样貌极美,比之吕贵妃都不差分毫。”王如意一边伸手逗弄着小公主,一边似闲话家常似的提起王姝,“也不知她所生的孩子能有多俊俏……”就是这么随意的一句话,皇帝上了心。于是就有了下旨让皇长孙面圣这一遭。这事儿萧衍行一丁点儿不知晓,若是知晓,他必然要让王如意为多嘴付出代价的。且说萧衍行这厢拖延长子进京,立即就惹恼了皇帝。皇帝还真就为此事发了怒,非要见到长孙不可!且不说皇帝为此又故意给萧衍行膈应,就说查了快三个月,戚继兰的案子总算有了定论。杀害戚继兰的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以万如柏为首的一批江浙官员出的手。但是朝廷不可能一次性料理掉这么多高官,且江浙官员中有不少人身居高位,根本动不了。最终戚继兰的案子,以他们推出来的漳舟北为替死鬼,草草了结了此案。萧衍行得知了此消息,气得当场砸了手里的杯子。皇帝也不好过,也在后宫里发疯。“这群人不见棺材不掉泪!非得给他们点厉害尝尝,让他们知晓谁才是大庆的主子!”一些事情不能查,一旦查就有太多的疑点。江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出朝廷要员的黄金之地。每次恩科,江浙才子能占进士榜的一半。慢慢的,浙江官员都成了气候。“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宫人们一个个差点没吓破胆,纷纷劝道,“气坏了身体不值当!”皇帝哪里能息怒得了?他息怒,是不是这大庆交给这帮江浙官员了!“佞臣!佞臣!”“听说贵妃娘娘进来特地学了个新曲子,好听得将树梢的鸟儿都给引下来。陛下若是烦闷,不若去长乐宫坐坐。”宫人胆战心惊地提议。皇帝哪里有那等闲工夫?可是此时也解决不了问题,当下又是一阵噼里啪啦的摔东西声音。皇帝这般在宫里大发雷霆,前庭一个小太监迈着匆匆的步子就冲了进来。人在门口遇上守门的侍卫,冲上去一阵耳语。侍卫面色一变,立即转身进了宫中。通过层层禀报,消息终于递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听完后,放下了手中的镇子,狐疑地扬起了眉:“此事当真?”“当真。”秦莲生死后,他曾经的死对头姚晓聪顶了上来。姚晓聪弓着腰,脸上一脸的谄笑:“陛下,殿下如今人在外头候着呢,等着陛下传召。”皇帝对萧承焕有几斤几两其实再清楚不过,这就是他自己教出来的。萧承焕能有什么计谋?虽然心中不信,但皇帝还是召见了他。萧承焕自打江南水患一事被追责以后,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就再也没有接触过朝政。他汲汲营营地想要恢复与皇帝之间的父子情谊,不仅没有成效,还徒惹笑料。这次因为他母妃叶慧琼的暴毙,皇帝在安葬叶慧琼之后,去钟粹宫坐了一夜,渐渐又想起了过去的情分。爱屋及乌的,对萧承焕的父子之情又渐渐复苏。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萧承焕自然要趁热打铁。此次戚继兰之死,他虽没勘破其中的玄机。不知皇帝为何因一个快入土的老头之死而如此震怒,但他抓住了机会就要修复父子关系。东宫下属的官员分析出了皇帝愤怒的原因,出谋划策。萧承焕集众人之所长,特地来献计。江浙的官员不是团结么?不是为了利益共同体一致对外么?那就想办法分化。自古以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帮人为了共同的利益一致对外。只需要找到他们内部的弱点,分化他们,这帮人就能从内瓦解。萧承焕也算跟他们打过交道,当初南下治水,不少人还在他手里分过一杯羹的。换言之,萧承焕手里有这帮人贪污受贿的证据。先前为了巩固势力,萧承焕自然不能动自己人。但这不是快被废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萧承焕手里捏着的这些证据,自然就能派的上用场。他不管这些人跟戚继兰的死有没有关系,他只知道一些人气得皇帝睡不着觉。他如今有办法整治这些人,不管用什么罪名,人弄下去了,那就是替皇帝解决了问题。问题解决了,这就证明了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