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里红外黑(3 / 4)

才沉重的语气,连忙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今早上双伶带邹青竹那姑娘跟着你大姐一家子上山采蘑菇去了,想必她知道你下午要回来,肯定会很高兴。”

张宣想到什么,问:“双伶没去长市给她姐姐带孩子?”

阮秀琴回答说:“前段时间静伶生了一场病,干脆休假回了老家,妈有时候也会下去帮着抱一抱孩子。满崽你还别说,那孩子挺招人喜爱。哪天你要是和双伶有了孩子,妈天天给你们带。”

张宣扬眉:“老妈,能不能不要变着法子催婚?”

阮秀琴撇撇嘴:“我才懒得催你结婚,你这情况现在要是能结婚了,我估计你们老张家祖宗十八代都会从土里跳出来喝庆功宴。”

张宣:“......”

阮秀琴接着说:“妈就是喜欢孩子,双伶的也好,米见的也好,你好歹给我生一个,别次次只见打雷不见下雨。”

张宣真是服了:“大姐不是有三个么,够您玩了。”

阮秀琴很直白地说:“那不一样,他们都姓欧阳,那边那么多亲戚,哪用得着妈带?”

听不得这话,这重男轻女思想也太严重了点,不过张宣又不能多说,因为几十年的思想已成顽疾,说了也没用。

倒是张宣后知后觉,紧着问:“您老今天怎么提生孩子的事情了?都还没毕业呢?”

阮秀琴说:“昨晚跟你姑姑提到这事,你姑姑说你家大业大,要早点有个孩子才好。”

张宣明悟,清楚这话的潜在意思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么大的家业没有继承人的话容易遭人惦记。

话是这么个话,理也是这么个理,但毕竟不吉利,所以阮秀琴都是拐着弯讲。同时这话也算是一箭双雕,提醒满崽不要再乱来了,你喜欢米见妈不反对,双伶的儿子也好,米见的儿子也好,妈都一视同仁。

想到自己那早早就意外去世的父亲,活了两辈子的张宣倒也没有觉着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才能长长久久。

最后说:“老妈,我知道了。”

“诶,知道就好,妈去准备菜,你有什么特别想要吃的菜没?”阮秀琴问。

张宣说:“双伶不是去采菌子了吗,多放点腊肉给您宝贝儿子整一盆。”

结束通话,见他收起手机走过来,米见关心问:“阿姨的电话?”

“嗯。”

“阿姨这几天担心坏了吧?”

“哎,怪我,昨天回到陆地上就该及时给她们打电话的,一时间忘了。”

米见说:“那你下午就回家,别到长市逗留了。”

“好。”

早饭过后,一行人去了机场。

送行的李文栋告诉他们:“蓝鳍金枪鱼已经到了黄花机场,你们记得提货,里面我还给你们配了蘸酱生吃的佐料,别掉了。”

“成,谢谢了啊。”

“谢什么,下次过来陪我喝一杯。”

“没问题。”

从京城到长市要俩个半小时,一路上,四人有说有笑,总有说不完的话。

下飞机后,张宣运走了一条金枪鱼,另外两条他安排人帮着送去郴市。

由于时间紧,张宣也没再停留,跟米见一家三口唠叨一番后,就急急上车往家里赶。

现在是上午11点过,要是车子路上不抛锚,刚好能赶上晚餐。

7月份才回家,8月份再次回来,他感觉老家变化好大,一眼望去竟然有6家起了新地基,这是打算建红砖房了,看来他们在珠海那边搞副业挣了不少钱。

8月份是早稻收割的季节,沿途一路都能听到打禾把子的声音,看到赤脚挑谷子的身影,还有成群结队的小孩提个桶子起翘屁股在水田里翻泥鳅捉黄鳝。季风一吹,金黄的稻浪一浪盖过一浪,小孩的喊叫声一声大过一声,好不热闹。

都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差不多就是这幅光景吧。

回到家,张宣一jio踢开来撒谎的黄狗,直接抱住了迎过来的双伶:“让你担心了。”

“嗯。”

有些人有些话不要多说,一见面什么都释然了,回来就好。

张宣把形影不离的背包递给双伶,打望一番邹青竹同志就奚落道:“不是说去山里采蘑菇了么?今年怎么没见你被蜜蜂蛰?”

听到这话,杜双伶快乐地笑出了声。

邹青竹横一记卫生眼:“我又不傻,连着蛰了两次了,我今年肯定也摸清了蜜蜂规律了塞。”ωωw.cascoo.net

晚饭过后,邹青竹主动对阮秀琴说:“阿姨,我今天采蘑菇运气最好,我觉得今晚打牌肯定能赢。”

阮秀琴起身,温温笑道:“是吗,那今晚阿姨跟你到一边。”

说着,两人就离开了堂屋、离开了别墅,那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压根都不招呼一声张宣和杜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