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人生豪迈,换个活法(2 / 3)

听到要向全世界建筑公司招标,张宣脑袋立马嗡嗡嗡地乱叫。

这算哪门子事啊?

如果真要走到这一步,他都在怀疑15亿预算可能根本不够!

可能还差许多!

李梅似乎看出了他的忧愁,又试着劝说:“要不退一步?地标建筑延后,以后有钱了再弄?”

张宣翻翻白眼:“要做就一步到位,往后延不是办法,现在国内经济在飞速发展,保不准沪市和京城就有人跟我们抢这个国内第一CBD,什么东西都是博个第一才有噱头,才有吸引力,我们不能退却。”

李梅很满意他这态度,整理整理刚才的暴躁心情,又开始专注开车。

在一个十字路口等待红路灯的时候,李梅安慰说:“最后一家建筑公司名气非常大,据说人虽然不多,但清一色的精英,我特意把它留到最后。我的直觉告诉我,最后一家也许能成。”

“哎,借你吉言,希望如此才好。”连续几天的失败,张宣对这一家也是不抱太多期待了。

眼神在车外面一个洋妞的胸口扫过,张宣此刻已经开始规划去香江找人了。

最后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坐落于海珠区的繁华市中心,倒是离中大不远。

让张宣有些失望的是门脸不大。

唯一能称道的是:外面的装饰和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

把车子停好,李梅说:“到了。”

张宣目光扫视一圈,对着“万邦设计”瞄了足足10秒,临了点点头,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跟着李梅走了进去。

外面不大,里面的空间倒是比想象的开阔,周遭的光景倒是让不抱希望的张宣眼睛一亮,很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倒是有点设计公司的韵味了。

6个设计师,个打杂的,另加一对中年夫妻老板,这是万邦设计公司的全部人马。

老板40来岁,四六分头,白衬衫、西裤、皮鞋,典型的职业正装。一副小巧的眼睛,一撇小八字胡,比较严肃。

张宣只看一眼,就感觉像一个历史名人,***。

左看看,右看看,太像了,他娘的实在是太像了。

张宣永远记得这位历史书上***的黑白照,旁边有一段旁白,袁大头派人在火车站刺杀他的旁白。

老板娘很漂亮。这种漂亮不是纯粹来自五官的美,而是一身黑色花艺装扮,外加盘头的额外效果。

换句话说,就是很有气质。

单单看到这两人,张宣心里莫名的有了期待。

可能是外面太热的缘故,公司并没有其他客户。

不过张宣特意留意了下,自打自己和李梅进来起,6名设计师除了抬头看一眼两人外,一直在低头忙碌。

从这个细节可以判断出,这公司的业务比较多。

当然了,也不排除人家演练好的,有客户上门了,就装一副忙碌样。

他是有理由这样怀疑的。

前生阳永健开的外贸公司,每次带国外客户看厂时,都是跟人家生产厂商演双簧。

所以这种伎俩还是蛮多的。

老板是德国留学的海龟,姓裘,叫裘博仁。

巧,太巧了,竟然也有一个仁字,不会真是哪位老兄转世吧?听到人家自我介绍时,张宣不由自主地这么想。

老板娘叫陈敏,是一个很有眼力见的女人。

她看一眼外头的虎头奔,再看一眼张宣和李梅气势非凡的模样,不着痕迹地挥退一名女接待,亲自给两人倒上凉茶。

寒暄几句,陈敏目光在两人身上徘徊些许,最后看向了李梅,开始介绍公司业务,最后问:“两位有什么需求?”

李梅看看张宣,见张宣一副认真喝茶的样子后,她嘴巴动了动,开始讲明来意。

这个过程花的时间比较长,有0来分钟。

听着三人的一问一答,张宣慢慢地也把心思沉了下去,心想老天爷总算开眼了,终于找对人了。

不管人家最后能不能接下活计,但凭这份谈吐和认知,就比前面的那些强多了。

听到要建CBD,要设计地标建筑,夫妻俩对视一眼,眼里分外高兴,这是大客户!

这是条大鳄鱼!

裘博仁试探着问李梅:“我可以看看你们的初稿方案吗?”

李梅又看向了张宣。

见此,裘博仁和陈敏也下意思看向了张宣,接着夫妻双方又默默对视一眼,瞳孔里满是问号。

张宣还是不做声,自顾自地给自己倒一杯凉茶,继续小口喝着。

得到默认,李梅把张宣画的那些图纸从包里拿了出来,交给陈敏。

陈敏接过细细看了几分钟,随后抬头问李梅:“你也是学设计出身?”

陈敏笑着摇头,没接话。

半个小时后,把这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