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公纪有何高见(2 / 3)

,这事原本其实该问陆逊这当事人是最好的,不过他当时一开始并没留心,听到陆逊改了名字,原本也以为只是同音罢了,此“逊”非彼逊,并未真的将其和历史上东吴那位出将入相的俊彦直接联系到了一起,毕竟在三国演义中,陆逊的第一次登场都是几十年后的夷陵之战了,且那时候都还是年轻书生的形象,按道理起码要比周瑜鲁肃这些人差了两辈才是。

可返回寿春后一查皖城的官员名单,发现还真是那个“逊”字时,就有些怀疑了,今日想了起来,心血来潮,正好便让他入宫询问一番。

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陆绩在王政心中的地位的确不高,说白了就是没当他是自己人。

有事想到郭嘉时,就会考虑什么时间,是否合适,深怕耽误对方休息,到陆绩这时就不管什么了,我什么时候想问,你就得给我答桉!

当然,其实也不止这一件事,毕竟既然想到了陆逊可能就是那个“陆逊”,王政对陆绩这个“无名小卒”自然也就有些另眼相看了,沉吟片刻,他便主动扯到另一个话题:

“公纪,如今南昌已失,华歆无处安身之下,必是惶惶不安,当已派人前往荆州求援,想来近期之内,我军与荆州军便要在豫章对上了。”

“主公虎威之下,群雄莫不慑服。”听到这话,陆绩神情一肃,郑重其事地道:“更是运筹帷幄,筹措多日,依臣看来,次战必胜!”

“若是正面对战,”王政微微一笑,“本将自然信心满满,然则却有一事,让吾颇为踌躇。”

陆绩一怔:“主公何故踌躇?”

“公纪有所不知,数日之前,本将收到奔命司密报一封。”

“奔命司的密报?”听到这个名字,陆绩心中便是一惊:“所言何事?”

“密报来自荆州,信上说刘表不久之前突然在府中对本将破口大骂,甚至迁怒到了府中婢奴,其中有十数青州籍者,更是被其生生杖毙。”

说到这里,王政顿了顿,对着陆绩意味深长地道:“随后便有哨骑来报,说长沙、江夏两郡边境诸县,有大股兵马调动的迹象。”

“竟有此事?”陆绩闻之大是诧异:“主公是说,我军意欲南下之时,荆州已然提前知悉?”

“正是如此。”王政微微颔首:“公纪如今可猜出了本将心中所踌躇者?”

都说到这个份上,陆绩哪里还不明白,“主公是担心寿春有人内通外敌,通风报信?”

“不仅是内通外敌,虽因荆州地连七郡,此战规模甚大,需要调动整个扬州的人力物力,然则因兹事体大,莫说寻常百姓,普通士卒,便是一些将官县令,也最多只能猜测年内或许会有一场外战,却未必能猜到本将意欲动兵何处。”

“主公说的不错,若有内贼,必是显贵之人?”陆绩深表赞同,又问道:“那糜公可查探出了泄密的源头?”

“本将已让他再遣能干者前去襄阳仔细打探,如今尚无所获。”王政看了眼陆绩,问道:“时间紧急,公纪,此事你也当留心一二。”

王政说是留心一二,陆绩却是明白自家这九江太守是当仁不让了,若有内贼,江东本地文武出现的概率自然更大,这不能说是王政带着偏见,换做陆绩也会这般去想,“主公,若确有内贼,又是显贵,那霸府之前拟定的伐荆方略,是否也要改动?”

“公纪有何高见?”王政笑了笑,温言问道。

短短六个字,却让陆绩精神一振!

毕竟这样的话,往日大抵只会入郭嘉一人之耳,天可怜见,今日总算轮到他陆绩了啊...

这样的机会陆绩自然不敢怠慢,思忖良久,方才斟字酌句地缓缓说道:“该如何改动行军方略,暂且不说,臣以为在改动之前,必须先要弄清楚两件事情,更要有三个条件。”

“换而言之,只有确定两件事情,满足三个条件,我军才能够做出改动方略的决定。”

“哦?”

饶有兴致地看着眼陆绩,王政欣然说道:“哪两件事,又是哪三个条件?”

“首要之事,便是确定刘表知悉此事,是否真为我扬州内部泄露,其次之重,便在于刘表若是做了防范,会如何防范。”

“公纪何出此言?”王政一怔,“若非内贼,刘表如何得知?”

“主公莫是忘了,大婚之时,荆州曾派遣使团来贺。”陆绩解释道:“灭国之战,毕竟牵连太多,若是被彼辈发觉端倪,回去禀报,亦是不无可能。”

“那个使者?”王政回忆了片刻,摇头失笑:“望之不似贤才。”

这个荆州使者王政见过几次,丝毫没有印象,如今连名字都忘了,显然是个无名小卒,亦是无能之辈,莫说没有这等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端倪的能耐,便是发现了又如何?糜芳不是信誓旦旦的保证了,此人已被收买了吗?

不过陆绩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笑容凝滞了,“主公,若此人真是贤才,又忠于刘表,既为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