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运筹帷幄(2 / 3)

,张昭能做到这个程度,且又没有激起徐州百姓的特别不满,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严格说起来,他才是王政麾下文臣中,如今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也是王政最终要将扬州刺史授予张昭的主要原因。

“如此甚好。”

王政微微一笑:“张公大才,本将深知,故才请你来寿春坐镇,就是希望能借助张公的才智与能力,为本将解决后顾之忧。九江,庐江虽是富庶之地,但因之前袁术横征暴敛,民间实也凋敝,与荆州,徐州等地的通商较之以前年月,也多有减少,若不用些巧妙手段,怕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繁荣。”

至于要怎样的巧妙手段,这自然是张昭要去费心的了,张昭自是责无旁贷:“臣必竭尽全力,报主公知遇之恩。”

“当年高帝能胜项羽,多亏宰相萧何,自彭城以来,本将仰仗张公助力甚多,能得张公辅助,本将深感天幸。”

王政点了点头,又望向一旁的陆绩,“公纪,你是少年俊彦,腹有锦绣,本将心知肚明,不过到底年轻,经验或有不足,日常闲暇之时候不妨与张公多多见面。”

“只要咱们君臣同力,何愁江东不兴?何愁功业不成?”

“是。”

王政都把张昭比作萧何了,陆绩自然不敢怠慢,何况对方如今还是自家明面上的上司,当即躬身领命:“主公良言,臣必谨记于心。”

又对着一旁的张昭拱了拱手,言辞恳切地道:“日后还望张公不吝赐教。”

王政可以说陆绩经验不足,张昭却不愿得罪对方。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陆绩乃出身江右四姓的吴郡陆氏,又在王政夺取寿春的过程里立了大功,年纪虽轻,却已隐然成了本地士族势力的头面人物。

少年人年轻气盛,陆绩这样的更是如此,在他面前倚老卖老可不是聪明的做法,当即抚须一笑,圆滑地道:“公纪之才,胜吾多矣。来日成就不可限量,不过圣人有云,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吾虽才薄能鲜,或也偶有所得,如若如此,不消主公吩咐,必定会是去请公纪为我雅正。”

“张公太也过谦。”

两人客套片刻,陆绩转向王政说道:“主公,军饷虽是不成问题,唯一可忧的就是粮食了。”

“鲁肃前番出使荆州,虽购得数百万石粮,用到现在,雇佣民夫,前线战事已是耗费不少,满打满算,恐怕也只能再支持江右战事一两个月的所用,若是程普和山越反扑、战事持久,这粮食怕还真会出现紧缺。”

王政此番对丹阳、吴郡的用兵其实不多,便是加上蒋奇的冀州军,其实也不过一万四五千人,数百万斛的粮食自然不可能只能支持一两个月。

但要知道现在才是新年初始,后面耕地的收成如何,会否出现新的战事,谁也不知道,为了有备无患,荆州粮食刚到寿春,不等张昭等人谏言,王政就主动下令,这些粮食首先要把所有的官仓填满,轻易不能动用。

在王政这种历史小白眼里,袁术和扬州在三国的存在感并不算高,因此很多事情他都不太清楚,但袁术称帝这个大事却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也因此隐约记得,也正是在这一年,一直风调雨顺的扬州似乎出现过一次大面积的饥荒。

既然如此,王政就不得不早做准备,毕竟乱世年月,什么都没有粮食重用。

只要粮食管够,军饷俸禄什么的都无所谓,你没有钱,可以用粮食去换盐,去换布帛,可要是碰到什么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别说用五铢钱了,就是用金山银山也未必能唤来一口饱饭。

只要有粮食,才能保证军卒顺从,百姓安心,如果再次出现一次粮食紧缺的情况,荆州未必会出手相援,到时如何是好?自家的骑砍系统也同样变不出粮食啊!

这一点王政心知独明,闻言剑眉微皱,思忖良久,叹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事的确难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昭细细品味,不由大生感触:“主公这句话,实乃至理名言。“

这时祢衡突然说道:“主公,那袁方前番来时,不是说袁绍如今缺盐,想要和我北海通商么?”

“若是要求其以粮换盐,不知能否解我军燃眉之急?”

“便是同意,恐怕数量也不会太多,杯水车薪耳。”

王政微微摇头,换做他是袁绍,恐怕宁愿用兵甲换盐,都不愿意去用粮食,“不过聊胜于无,张公后面可以提上一提。”

说着手指不自觉敲击起了桉面,沉吟起来,“眼下只能希望前线战事尽快解决,不要脱的太久,丹阳那边不过区区蠢贼,吴胜料理应无问题,关键还是吴郡这里,程普若是顽抗到底,倒是有些棘手,若是拖到春耕,更是一桩麻烦事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郭嘉沉声道:“主公母须多忧,我军近年用兵确也过频,克复九江之后相隔不过一季,便又再起兵事,原本本是操之过急,却能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