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3 / 3)

因为说实话,事情发展到现在,连他自己也有些看不透王政这竖子了。

他也不太确定对方到底是友是敌,此来寿春到底是纯为顺道庆功,还是别有居心。

当日虽是杨弘主动建议袁术请来王政平乱,但这不代表杨弘真认为王政是出于什么盟友之义,是什么急公好义。

杨弘认为王政大概率会出兵,更多是他相信王政能看出孙策的潜力,更坚决不会容许给对方做大的机会!

虽然是袁术的臣子,杨弘也的确对袁术忠心耿耿,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袁术并非明主,如果他是王政,一定会先助袁术除去孙策,再考虑接下来与袁术的关系。

接下来的形势不出杨弘所料,王政的确驰援了袁术,徐州军更成为了和孙策军正面对抗的绝对主力,反而是扬州军和袁术倒成了看客一般。

但等到孙策一死,徐州军却还以剿灭余孽的借口留在庐江,黄忠和吴胜更分别把持了六安、安丰两处重镇,杨弘心中便警钟长鸣了!

等到王政亲来寿春,又派手下人到处结交城内望族、官员,杨弘更断定对方是想趁机先在江东发展势力,提高个人名声,为日后攻取江东提前做些铺垫。

可若是真这样的话,按照杨弘的判断,无论王政何时离开,徐州军必然会以剿贼的借口无限延长停驻庐江的时间。

然而余孽真就这么快平定了...

且王政之前又主动说北上许都的道路难行,这等于他自家将两个在扬州留下手脚的借口主动放弃,那么待他病好,自无理由继续留在寿春,即日便会回返徐州了。

王政和徐州军都走了,那么假道灭虢自然不可能了,也就说明杨弘真的怀疑错了...

但是杨弘却仍然感觉到哪里不对!

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夕,明明看似平静,却处处令人感觉一种压抑、烦闷。

杨弘踱步窗漏之前,凝望黄昏下外面的御园,今日的天色阴仄仄的,暗澹无光,冷风帮凶似地刮了起来,卷起无数花草灰土。

他喃喃自语,平日里明亮坚毅的眼神,此时却因陷入苦思而显得游离不定:

“难道真是吾以小人之心,度人君子之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