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运筹(5K)(3 / 4)

如何措辞劝说。

不管他们如何想法,王政笑了笑,只是轻描澹写地道:“诸位的想法都有道理,对外用兵是大事,本将也要好好思量一番,此事暂且搁置。”

在场众人,大半都入了系统,若论忠心,自是可靠。

但是忠心并不代表嘴严,更不代表便能完全杜绝风声的走漏,所以王政暂时并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谋算。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的道理,前世的王政,哪怕也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毕竟既有天朝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科普,更有职场上尔虞我诈的淬炼,亦是深有体会了。

......

泱泱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无数的成亡兴败,无数的英雄事迹。他们是最睿智、最沉默的老师,它可以直接告诉你,一件事的开始,过程,乃至于结局。

乃至于为何是这结局的原因。

哪怕这位老师,王政当初听课时听的并不算太仔细,也有不少收获。

不过也恰恰是因为不甚精通,在某些方面,王政很有自知之明。

比如他明明心中有了决断,可在手下人各执一词时,他却不发表意见,先问粮草,随后搁置,便是想看看接下来众人的反应。

支持者会如何,反对者又会如何?

会议散后,不久之后,祢衡第一个前来拜见。

入堂之后,王政刚要令人上茶,祢衡已急哄哄地挥退左右婢女,更直接凑近王政身前,压低声音道:“主公,观如今徐州局势,双雄会猎,若坐视不理,固是可惜,可若兴兵伐刘,亦不合时机。”

“嗯。”知道祢衡从来不说废话,王政笑吟吟地问道:“既如此,为之奈何?”

“以衡愚见,不动,中策也,妄动,更是下下策也,上策唯有一途!”

“愚见?先生何时这般谦虚了。”王政打趣道:“上策如何,政洗耳恭听。”

“上策,便是以纵横之术取势!”说着,祢衡自信地袍袖一拂,走到堂中,躬身长揖:“刘备新任不久,本就根基不稳,值此大敌迫境之际,自是人心浮动,若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令徐州世家逆之,东海,下邳,自可不战而降,主公无需费一兵一卒,便可再得两郡!”

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王政哈哈一笑,亲自下堂,将祢衡掺起,带着欣赏的目光打量了祢衡好一会儿,赞道:“先生之愚见,已胜过世间万人高明矣。”

“主公谬赞。”祢衡正色道:“衡愿为主公亲往东海,以三寸不烂之舌,行纵横之术,再为主公立一功!”

“此等小事,何需先生。“闻言,王政笑了笑,道:“何况两州交战之时,东海未必太平,先生虽满腹锦绣,毕竟是文人,还是不要亲身涉险了。

“这事交给其他人办便是。”

“其他人?”祢衡先是一怔,见王政神色平静,眼神更有些耐人寻味,稍一思忖便反应过来,不由哑然失笑:

“是衡湖涂了,此事原来主公早有...”

正在这时,棠外响起一阵匆忙的步伐声,旋即便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嚷道:“阿政,现在可有空?”

不久后,两三步外,已出现吴胜的身影。

见祢衡也在场,吴胜先是一愣,旋即便躬身对王政行了个礼:

“末将拜见将军。”

有外人在时,吴胜还是会注意这些明面上的分寸,而在他眼里,除了自家老爹,以及徐方,霍姒母女寥寥数人外,其他的都可列为外人。

尤其是祢衡!

看见是吴胜来了,祢衡眼中微微闪过嫌弃之色,不再废话,对王政一拱手,便道:“主公既有决断,衡无虑也,便先去处理其他琐碎了。”

说着,大步向堂外走去,路过吴胜身侧时却是看都未曾看其一眼。

而吴胜亦是面沉如水,视若未睹一般,直到身后的脚步声彻底消失,才重重哼了一声。

“竖儒!”

“正平是国士也。”王政冷眼瞥了他眼:“而且你和他既是同僚,便应和睦才是。”

“和他和睦?”吴胜大摇其头:“除了徐方那泥人外,阿政,你在咱们军中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人!”

“连于禁都受不了他啊!”

倒也是啊。

王政亦是哑然,无奈地哼了一声,问道:“你跑来寻我何事?”

“我听陈皎说,方才堂上,看将军的意思,像是有对刘备那边用兵的意思?”

吴胜笑嘻嘻地凑近道:“若是如此,我必须为先锋!”

说着,还补充道,“那次泰山之时,你还说待我伤愈后给我战个痛快,结果没多久,一大半都降了,好不爽利!”

“陈皎?”听到这个名字王政登时眉头一皱:“你怎么总和这些货色混一起啊?”

以前是潘章,等他去了即丘,现在换成了陈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