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枪神无敌!(2 / 3)

据舱一起炸开吧.....
而倘若用枪械攻击打捞员,那么这事儿的性质就彻底发生了变化——鱼雷尚且可以说是用来做实验误射,但子弹显然就不可能用和这个理由了。
到时候的局面就真正的变成了海对面主动开火,怎么洗都不可能洗干净,那乐子可就大了.....
到时候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贴身肉搏——这个逻辑和后世兔子们和阿三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一个性质,可以上棍子拳头甚至防爆盾,但绝不能开枪。
换而言之。
如今的这两到三分钟,是海对面最后的主动机会。
马奇奥尼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得到汉普里的指示后,立刻转身离开了指挥室。
接着很快。
一道指示传达到了鲅鱼号潜艇上。
时任鲅鱼号潜艇的艇长是个标准模样的拉美男子,国字脸,络腮胡,身材保养的很好,年龄四十上下。
尽管鲅鱼号并不是原本计划中发射鱼雷的第一序列,但他依旧很果断的下达了鱼雷的发射指令。
当然了。
比起距离王安忆只有几百米的扳机鱼号,鲅鱼号的瞄准难度要更高一些——他们的位置在两公里之外,尽管有声呐辅助,但想要击中一个游动中的打捞员还是有点困难的。
因为比起军舰之类的目标,王安忆的体型极小,同时游动速度也在随机变化。
有时候浪涌小点儿体力储蓄到了足够量就可能快点儿,阻力大调整频率的时候可能慢点儿,想要估算提前量可要比扳机鱼号困难多了。
更重要的是。
王安忆并不是水下目标,他整个人是漂浮在海面上的,这代表鱼雷也必须在水面...至少水面表层移动。
这种深度绝不能超过0.5米,最合理的区间是水面下10-20厘米。
也就是鱼雷的行动轨迹有点类似近海的鲨鱼,“背鳍”会在水面上划出一道明显的痕迹,这个过程中的温差、空气阻力都会对鱼雷产生很明显的影响。
不过尽管条件困难,鲅鱼号依旧执行齐了发射任务。
鲅鱼号潜艇作为常规柴油动力潜艇,设计的鱼雷管数量并不是很多。
它可以做到前部齐射4枚鱼雷,然后180度转向,用尾部鱼雷发射管齐射2枚,口径都是460毫米。
三十秒后。
了望手将参数报给了火控员,火控员按照这些数据调转好了足够角度。
过了十二秒。
咔咔咔.....
鲅鱼号潜艇的发射口开启,根附着在右侧的通气管中向鱼雷后方注入压缩空气。
紧接着。
咻——
压缩空气将鱼雷推出发射管,四枚鱼雷高速从潜艇中窜了出去。
为了保证命中率,这四枚鱼雷之间还存在了五秒钟的发射差。
刹那之间。
四条水纹出现在了海面上,并且急速奔向了王安忆。
“漂亮!”
见此情形。
指挥舱内的汉普里一手握着望远镜,另一手用力在空气里挥了两拳:
“该死的华夏人,这次看你怎么躲得掉!”
汉普里脸上的表情带着些许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狰狞与恶毒,同时还有一丢丢的轻松与期待。
在鱼雷发射之前,他生怕鲅鱼号的潜望镜也会被华夏人的不知名手段击碎,但如今看来华夏人的能力终究也是有限的。
他们可以创造一次两次的奇迹,但绝对做不到次次如此。
眼下四枚鱼雷顺利发射,他真不知道华夏那边还有什么手段可以挽救王安忆的生命。
因为.....
鲅鱼号搭载的鱼雷虽然不多,但可都是海对面特有的声自导鱼雷呢.....
众所周知。
在眼下这个时期,各国使用的鱼雷基本上都是直航鱼雷。
直航鱼雷顾名思义,就是沿着直线航行,不能制导的鱼雷。
它们基本上都是从鱼雷发射管出去就直奔目标,鱼雷的航迹就是从鱼雷发射管到目标的延长线,没有现在的后世鱼雷所具备的机动转向、目标搜索、转换目标和回转攻击等作战能力。
不论是霓虹的“威力巨大之93酸素鱼雷”,德意志的磁感应引信电动鱼雷,还是海对面早期坑爹的MK13/14鱼雷都是如此。
因而为提高命中率,各国海军普遍采用齐射攻击战术。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早在二战时期,海对面就掌握了一种声自导鱼雷技术,也就是赫赫有名的MK24鱼雷。
这种鱼雷的导航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安装在鱼雷中部的4个Hydrophone,另一个是由真空管组成的处理阵列,操纵系统则是很有历史的Pendulum-and-hydrostatControlSystem,也就是机械式摆锤控制系统。
所谓Hydrophone其实就是一种专门在水中探测超声波的麦克风,4个呈环状布置在鱼雷中部,360度监听水中的超声波。
当一个物体发出超声波时,正常情况会导致4个Hydrophone接收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