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杨李新约(上)(2 / 3)

了几秒钟:
“你要怎么了断?”
他对于李政道的这番话并没有太过意外,李政道愿意解释自己心境的变化,那么多半也会提到他们的恩怨。
实际上,杨振宁也是这个想法。
正如李政道所说。
二人的决裂早已不可挽回,但有些海对面的事情,还是留在海对面就好了。
这次随他们回国的有不少亲朋故旧,二人就像是两杆旗帜,旗下各聚集了自己的追随者。
如果他们的矛盾不有个说头,那么影响的远远不止他们彼此,还包括其他人回国后的研究。
这是有过往史实可以参照的,比如说很典型的就是奥本海默和路易斯·斯特劳斯这两位科学巨匠之间的恩怨。
奥本海默和斯特劳斯的关系起初相当融洽,他们在研究原子弹的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为海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那啥战时期的到来,两人在政治立场上产生了分歧。
斯特劳斯逐渐倾向于保守派,而奥本海默则成为了民x党的代表人物。
这种政治观念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破裂,在斯特劳斯的推动下,奥本海默在内部受到了审查。
1954年的时候。
奥本海默甚至被剥夺了安全许可证,失去了参与核武器研究的机会。
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双方的学生和故交,奥本海默的好友戈特弗里德·巴德的实验项目便在斯特劳斯学生爱德华·布里的压力下彻底宣告终止。
最终巴德甚至在海对面找不到工作,只能跑到英国去教书。
另外还有爱因斯坦和他的导师海因里希·韦伯。
韦伯的课程是爱因斯坦大学翘课自学的直接原因,而他本人更是导致爱因斯坦毕业即失业的关键人物。
二人反目成仇之后,连带海因里希·韦伯所属的亥姆霍兹一系都遭遇了一些打压。
杨振宁和李政道都不惧怕这种科学领域的学术争斗,但他们更清楚另外一点:
如今的华夏故土,并不是合适的争斗之地。
他们的矛盾如果继续这样持续下去,将很可能撕裂整个华夏科学界。
因此他们之间的问题,今天必须要有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未必是彻底调和矛盾....直白点说也不可能是彻底调和,但却可以将矛盾从名利的争夺换到其他的方向。
“怎么了断......”
听到杨振宁的这番话,李政道很快竖起了两根手指头:
“我有两个方案。”
杨振宁掀了掀眉毛,言简意赅的吐出了一个字:
“说。”
李政道则很快弯下一根手指,接着晃了晃仅存的食指,道:
“第一个了断方案,你从船上跳下去,自我了断的同时咱们的恩怨也了断了。”
杨振宁顿时朝他怒目而视:
“李政道!你踏马......”
“第二个方案!”
不等杨振宁的话说完,李政道便又重新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我们重新做个约定。”
杨振宁原本盛怒的后半句话顿时僵在了嘴里:
“.......”
过了大概小半分钟。
杨振宁方才回过了神,只见他松了松有些发紧的领带,对李政道问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约定?约什么定?”
李政道同样顿了顿,组织好语言才说道:
“这段时间我其实也想了想,当年你和我的矛盾谁都说不上错,但也谁都说不上对。”
“如果只在原本的问题上深挖,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打嘴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罢了。”
杨振宁默然。
在很多很多年后,李政道会出一本书,叫做《破缺的宇称》。
他在这本书中写过一段内容:
【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
另一个回答说:“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
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
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
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
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找到了!”
他把门打开,另一个人先冲了进去。
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多么奇妙!多么灿烂!”
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
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
但后来,意外发生了。
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
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
于是二人爆发出了剧烈的争吵,最终分道扬镳。】
从这段描述不难看出,李政道对于二人的矛盾也是有比较直观的判断的。
接着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