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 78 章(1 / 4)

在胤礽一开始跟康熙提出打算追讨国库欠款的时候,康熙原本是不打算同意的。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其一就是因为康熙当初之所以开放国库让文武百官都可以去借钱,并且没有规定他们什么时候还以及还的时候要补上利息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仁慈和宽和。

其二则是因为即便被人借钱了,但是国库如今依然还算充盈。

既然如此,康熙自然不觉得需要在这个时候追讨文武百官的借款了。

“皇阿玛,儿臣当初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后来转念一想,借钱容易还钱难。”胤礽对康熙道,“据儿臣所知,这么多跟户部借过钱的官员当中,还钱的寥寥无几。”

“若是这些官员当中是因为家徒四壁所以还不上钱的话,那么儿臣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偏偏这些人当中多数都是拿着从户部借来的钱在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皇阿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让这些人养成了这样的奢靡之风,只怕会酿成大祸。”

要么,这些人会跟国库借钱借上瘾,要么,这些人会动歪脑筋,滋生贪污受贿的可能。

就连胤礽自己跟国库借过几次钱之后,他都觉得这钱来得可真容易,而且完全没有担心还不上的压力。

不仅仅因为他是康熙的亲生儿子,更因为康熙确实是没有设定还钱的期限。

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也会抱着法不责众的想法,所以胤礽觉得必须在事态发展得更严重之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助长不良之风。

很难说康熙当初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这种情况,但是不得不承认胤礽说的确实是有道理,再加上他决定明年就要再次亲征噶尔丹了。

要知道一碰上打仗的话,花钱的速度就跟流水似的,哗啦啦的就流走了,所以追讨国库借款确实是有必要。

哪怕不追讨国库借款,这一仗打完之后,他们也不至于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是国库总归是不那么充盈了。

别看大清如今正蒸蒸日上,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所以综合考虑了一下,康熙也就同意了胤礽的提议。

有了康熙的支持,胤礽当然可以放开手脚来推行这件事了,于是他就找上了索额图。

胤礽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这件事既然是他提议的,而且又是得到了康熙的同意,那么交给索额图,由他起头自然是最好了。

虽然索额图之前叫胤礽失望了,但是到底是自己的叔祖父,又帮了自己这么多年,胤礽自然也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好下场的。

这次的事情如果由他起头,别的不说,至少在皇阿玛那儿能够挽回一些印象分。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帮索额图的话,这样的好事胤礽就便宜自己的岳家瓜尔佳一族了。

但是胤礽觉得这是好事,索额图可不觉得,所以他一听到就噌的一声站了起来,对胤礽道:“太子爷,你……你这是糊涂了啊。”

胤礽:“……”

到底是谁糊涂了?

“追讨户部欠款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儿,旁人避都避不及,你怎么上赶着把这事儿揽下来啊?”

虽然索额图之前也确实是叫胤礽给寒了心,但是他总归记得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一知道了胤礽的打算之后,他便苦口婆心的就要劝着胤礽别犯傻。

就说满朝文武都跟国库借钱,却没有几个人还钱这事儿吧,其实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除开那些真正家庭有困难的人之外,像索额图、佟国维他们这些人去跟国库借钱难不成真的是因为穷,穷到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吗?

肯定不是的。

不止他们,很多人都是怕自己没占到这个便宜,或者跟风才去户部借钱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所以谁乐意做王八蛋呢?

至于还钱,说实在话,让索额图他们还的话,他们肯定能还的上,至于其他人,即便一时半会儿不能够完全还上,但是也可以先还一部分,剩下的再慢慢还的。

可是为什么还钱的人却始终都寥寥无几呢?

因为这部分的人都不想当出头鸟。

哦,大家都不还,就你一个还,显得你能耐有钱是吧?

在官场上做事,不仅得讲能力,也得讲人情世故的。

胤礽:“……”

哦,敢情满朝文武都拿着他们家的钱讲人情世故是吧?

胤礽看得出来索额图确实是真心为他打算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的脸色才那么难看。

因为索额图会这么说,就代表他心里面真的是这样想的,而他的想法和胤礽的却完全背道而驰。

索额图的意思,胤礽很明白,他是想说如果他执意要提出追讨国库借款的话,那么势必会得罪朝中一大批皇亲国戚和官员,而且说不定还会让原本支持他的太子党成员因此而感到寒心。

毕竟他们那么支持他,他却反过来要他们还钱?这上哪儿说理去?

是啊,胤礽也很想知道,他堂堂一个大清储君,结果却要看底下臣子们的脸色,还得为了要自己的拥趸继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