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1 / 4)

大福晋挥退了屋子里伺候的奴才,然后对大阿哥道:“以前我不说,是想着你要忙着外面的事情,没必要回来之后再忧心家里头的事情。”

“但是既然你都说了‘不就是钱而已’,那好,不就是钱而已嘛,那你倒是给我挣回来啊。”

所有人都说皇家是天底下最富贵的人家,嫁进去之后肯定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尤其是如今后宫之中没有正经的女主人,而是由五妃共同掌管宫务,这样一来,作为康熙的大儿子,惠妃的亲儿子,内务府和膳房的人自然是不敢怠慢大阿哥他们一家了。

但是实话实说,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福晋宁可他们吃穿愁,衣食忧,因为这样一来,至少不用她说,大阿哥都知道自己家里是什么情况。

不用像现在这样,她不说,他就真的一点不知道他们的家底其实一!点!都!不!厚!

事实上作为康熙的长子,大阿哥即便是庶出,但是因为是康熙第一个立住的儿子,所以除了胤礽之外,大阿哥在其他的皇子当中,也算是最受宠的那一个。

上边的主子是什么态度,底下的奴才自然是什么态度了,所以从小到大,大阿哥从来没有为银子发过愁,娶妻前有惠妃替他打点,娶妻后由大福晋接手帮他打点。

惠妃替他打点的时候还好一些,因为那时候大阿哥尚未娶妻,又尚在尚书房读书,人情来往方面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大福晋接手之后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大阿哥已经娶妻,又已经开始上朝当差,后院又多了几个格格要养,偏偏惠妃出身不高,本身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女儿,即便只有大阿哥一个亲儿子,但是她能帮补的也不多。

那怎么办呢?

接了这个担子的大福晋只能够硬着头皮上了,按理来说,家里的情况她应该跟大阿哥说清楚的,哪怕不说清楚,也提一两句。

然而两人新婚浓情蜜意的时候,大福晋都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或者说发现了也没有觉得有多严重,后来她接二连三地生了女儿,不止惠妃失望,大阿哥也觉得失望。

土生土长的大福晋可不知道自己生不出儿子责任不在自己的身上,时下的人都一致认为女人生不出儿子,那就是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这样一来,接连生了好几个女儿的大福晋自然是有些气短了,想着她连儿子都没有给大阿哥生出一个来,那么旁的事情她当然得要帮大阿哥做好了。

大福晋的性格也是要强,这几年她真的一点口风都没有漏出来,硬是靠着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硬生生的把整个家给经营下来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今天这一出的话,那么大福晋很有可能会继续再硬撑下去。

但是世界上哪儿来那么多的如果?

本来大福晋对于大阿哥为了给太后做寿,特意花大价钱买了一尊寿星老人打算作为寿礼送给老太太这事儿就不太赞同的。

这寿星老人象征着长寿,用来送给老太太作为寿礼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寓意那么好,按理来说大福晋是不会反对才对的。

可偏偏大福晋就反对了,不过她反对的原因并不是不想送这样寓意好的寿礼给太后,而是她觉得完全没必要送一尊用和田玉雕刻而成的寿星老人。

如今的新疆可不是直接归清朝管辖的,所以时下和田玉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偏偏因为历代帝王和将相的钟爱之物都跟和田玉脱不了关系,所以和田玉的地位可以说是超凡脱俗。

从周代祭天的礼器,再到秦国的传国玉玺,乃至明代的子冈牌等等,这些都是用和田玉制作而成的⑴,甚至连康熙如今用着的玉玺也同样是用和田玉制成的。

所以可以想象和田玉的价格了,毕竟它数量不多,地位却崇高。

如果这尊和田玉寿星老人真的能够讨得了太后的欢心,能让康熙对大阿哥高看一眼的话,那么这笔钱虽然花的心疼,但是最起码还算是有点价值。

可偏偏幼双他们的一幅刺绣画一拿出来,风头全叫他们抢光了,他们再拿出这尊寿星老人……

实话实说,大福晋觉得除非告诉康熙和太后这尊寿星老人是她和大阿哥两人亲手雕刻的,否则的话她觉得根本不可能比幼双他们送的刺绣画更加出彩了。

哪怕他们这尊寿星老人的价值比幼双他们那幅刺绣画高,但是太后是那种没见过好东西的人吗?

显然不是。

本来眼见着这份昂贵的寿礼送得一点价值都没有,大福晋心里就憋着火了,再听到大阿哥这令人窒息的话,那效果简直就跟火上浇油没有什么区别。

噌的一声,大福晋心里头憋着的火就窜起来了。

他觉得自己这次送礼“失败”责任全在太子和二弟妹的身上,但是大福晋怎么觉得责任应该都在大阿哥身上才对?

要是他送礼不至于送得没有别人诚心的话,那么又怎么会发生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倒霉事儿?

“你这说的是什么糊涂话?”大阿哥听到大福晋的话,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内务府的供应都送到你手上了,爷每年的份例也由你拿着,爷怎么就没有给你挣回来了?”